《了不起的宝藏·探宝上博》第二季,介绍国宝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和价值观,多维度展示中国人的技艺、审美、文化和生活方式,致敬那些创造、传承、守护文明的人,探寻文物中印刻的文明基因。聚焦上海博物馆珍贵的馆藏文物,邀请上博专家作为国宝讲述人与学术顾问。高科技影像手段赋能加持,将文物的“冷知识”以故事化的形式,自然巧妙地融入到影像叙事中,为文物量身打造兼具美感与趣味的影像方案,深入浅出地展示每一件国宝的故事与它承载的厚重文化。2023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推出,25集文物微纪录片,每集4-5分钟。
《了不起的宝藏·探宝上博》第二季目前已连续播出25集,首轮播出今日正式收官。25件“坐标”上海的国宝文物展示了从新石器时期到近现代时期的文化谱系与文明脉络。该系列第二季目前已入围第28届亚洲电视大奖“最佳短视频系列”,最终评奖结果将于2024年1月12-13日在越南胡志明市举办的颁奖晚会上揭晓,并同
这是一件剔红圆盒,沉埋地底的尘土,难掩它的光彩。历经数百年岁月磨砺,它依旧灿然成纹,历久弥坚。这件盒子是上海青浦重固镇任氏家族墓出土的一件元代的剔红制品。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包燕丽介绍,它是元代仅有的两件出土剔红器之一,雕刻的风格和制作的工艺都是独一无二的。老者头戴风帽,身着袍服,策杖而行。仆童跟随其
来自大地的矿藏,经过复杂的提纯白银,折射出自然深处一道静谧、纯粹的光泽,映照着世间万民的蓬勃贸易。它以银锭的姿态出现在中国货币史上,一个长达500年的白银时代悄然来临。银锭是中国白银的一种传统货币形态。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吴旦敏介绍,中国并非是一个产银非常多的国家,在明代晚期以后,白银逐渐成为通行货币
一方银制的将军印,光可鉴人。印面镌刻四种文字,历经十三位将军之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它镇守新疆,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清代设立了14位将军,其中伊犁将军管辖的范围最大,是众位将军之首。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孔品屏介绍:“伊犁将军是正一品官职,只要是伊犁将军颁发的相关文件都要敲这个章。”一头银虎立
他仰起一张圆脸,眯起眼睛,咧开嘴。他披头散发,光着脚丫,袒露着圆鼓鼓的肚子,手中的金钱发出悦耳的声响。金蟾匍匐在他的脚边,望眼欲穿,循声而动。他憨态可掬,喜笑颜开,成为民间记忆里的生动传说。“披发跣足的一个年轻人或者一个孩童,他用一串金钱去戏弄一只三足的蟾蜍。这样一个构思,来自于一个道家的神仙故事,
一名女子,正在逗弄手中的鹦鹉。鹦鹉聪明伶俐,女子忍俊不禁。前朝往事化为历史烟尘,微小的瞬间,却凝固成永恒。女子头戴幞头,身着翻领胡服男装,发型装束与男子无异,袍服下的一双女式线鞋,却透露出女性身份。中华数千年的王朝中,也许只有唐代女子真正实现了“穿衣自由”。高腰齐胸的襦裙,长裙曳地,锦巾轻柔透明,纹
这是宋人重振礼制的体现,也是融通人力与天工的杰作。一尊龙泉窑青釉鬲式炉,遥接悠久的礼乐文明,也折射了追古怀远的制瓷传统。这件青釉鬲式炉形态脱胎于青铜器,色泽采撷自江南山水,兼具高古格调和灵动气质。梅子般的青釉清新高洁,似一缕崖边流云,又似一泓林间春水。简约的线条宛转而流畅,炉足位置的“出筋”,对应着
远溯先秦,尤重晋唐,书家百余人,四百二十帖。玉楮流芳,印刻千年书法图像;翰墨典范,开创历代法帖先河。北宋淳化三年所纂《淳化阁帖》十卷由翰林侍书王著主持刻石,精选历代名家法书刊刻拓印,汇集成古代丛帖大观。此本采用白麻纸,拓本浓墨如漆,淡墨则薄似蝉翼。书体纤毫毕现,映照出笔势运作的顿挫与流畅。“《淳化阁
湖石花蝶,络纬鸣秋,花卉虫鱼,活泼生姿,皆以丝线绣制。望之似书画,近察为女红。生气灵动,巧极天工。微风和煦,石竹花轻颤,暖阳斜照,粉蝶翩飞,双翼鳞粉闪烁微光。游鱼扬鳍摇尾,藻虾轻盈穿行于水草间。花卉虫鱼水生野长,湖石玲珑层叠。花瓣的颤动,鱼鳞的光泽,光影闪烁瞬间定格。水草飘摇舒展,藻虾的屈伸跃动,万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狩猎瞬间。惊慌失措的天鹅扑腾着双翼,奋力挣扎;紧追不舍的海东青,以闪电般的速度,跃上天鹅的颈部。天边翻滚的乌云里,一场殊死搏斗正在展开。黑与白,力与美,生与死,电光火石间,瞬间定格为永恒。这种题材在中国古代玉器当中是极为罕见的。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谷娴子介绍,玉器呈现的是草原民族打
谁能读懂这双神秘的眼睛?他是驾驭神兽的天神?还是祭祀神灵的王者?抑或是仰望星空的凡人?神的使者,穿越五千年的文明,引领着人们走进神秘的良渚古国。一组神人兽面图像上下并置,飞鸟纹饰呈左右对称分布。阴刻的线条规整精美,是神人所戴的头冠。凸起的兽面纹饰抽象神秘,稚拙却不失威严。玉琮呈青绿色,外方内圆,是良
四位高士坐在一面方毯上,每人身边立着一名童子。他们身穿宽阔的袍服,或手执麈尾,或端着酒杯,或拄着如意,或两手抱膝。前朝风度与本朝文化交融,展开了一段名士传奇的想象。根据人物群像的范式,容易推断,他们是魏晋时期的著名团体——竹林七贤的成员。画中四贤如何区分?比照南朝的砖画,我们能够逐一辨别。这位袒胸露
往昔如戏剧,历史的真相日渐模糊,故事细节却被反复讲述,让人仿佛置身现场。“这幅画最特别的是,有别于以往那些类型化的人物画,它像戏剧一样,记录了历史事件的一刹那。”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凌利中介绍,《望贤迎驾图》的画芯高近2米,宽1米,在南宋的立轴当中,堪称“巨无霸”。聚光灯亮起,舞台摆在
白釉宫殿的半开之门里,站着一位峨冠长袍的男子。他是谁?是超迈百代的前贤,还是乘风归去的诗人,抑或是,入梦的瓷枕主人?一件白釉瓷枕,恰似一座琼楼玉宇,为今人留下重访宋代的大门。“这是一件传世品,这样的瓷枕传世非常稀少。”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陆明华介绍,白釉瓷塑宫殿人物枕是北宋定窑烧造的产品,这种形式的瓷
梳高髻,着盛装,106位古代仕女,置身花木葱茏的庭院。长逾10米的画卷,俨然一部“宫廷女子图鉴”。这是宫中的寻常一天。秋叶微红,竹香生翠。茂密的梧桐下,秋葵花悄悄绽放。你笑语呢喃,时而抚琴闲坐,时而挥杆击球,裙裾飘飘,衣袂翩翩。你不再是安静地坐在画中,而是在运动中挥洒汗水。捶丸,蹴鞠,你样样拿手。你
亲,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给微信的小伙伴们!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