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文物保护利用大会,本月16日至17日在四川省泸州市举行。本次大会,是中国文物学会成立四十多年来,首次举行全国性学术盛会。
起源于公元1038年西夏陵,是我国历史上延续近200年的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墓建筑遗址群,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与峰峦叠嶂的贺兰山,共同构成了壮丽的陵区景观,在近40平方公里,广袤的戈壁滩上分布着9座帝陵、271处陪葬墓、5.03万平方米的北端建筑遗址以及32处防洪工程遗址等考古遗存。
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申遗成功后,如何将遗址保护研究成果,更好地转化为贴近公众的文化体验,成为文物工作者正在努力的方向。在首届文物保护利用大会主旨发言环节,中国建科首席专家陈同滨,介绍了西夏陵的要素和保护研究成果。在采访中,陈同滨表示,虽说我们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技术水平在国际位于前列, 但是最终能让西夏陵这样的珍贵土遗址能够长久留存,依然是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她更透露,在进行深入研究后,“不敢轻易复原西夏建筑”,因其风格独特,在无直接物证的情况下,不能仅靠臆断进行复原。
今年是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40周年,40年来我国文物工作者从不懂国际规则,到学习理解和灵活运用,在保护世界遗产讲好中国故事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编辑: | 彭晔 |
责编: | 冷炜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