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有一些小区,本身可能只有几幢楼甚至一幢楼,体量小,再加上年代久远,基础设施老化、物业收费低廉,使得物业服务长期处于低水平运行,有的甚至还会出现无人接手的困局。如何让这些老旧“小小区”也能得到质价相符物业服务?最近,漕河泾街道的金谷园居民区将辖区内三个老旧小区打包在一起,做了一次探索。
铭源业委会主任吴国君坦言,过去小区里公共区域清洁不到位、绿化无人养护、保安脱岗等情况屡见不鲜,居民意见很大。
漕河泾街道的金浦大楼和铭源大楼,长久以来居民对物业管理都满是抱怨。原因很简单,这两幢楼各自是一个单独的小区,而对物业公司来说,这样单幢楼的袖珍小区,同样需要配备一整套的管理人手,而物业费才两块钱,利润微乎其微,因此很难找到愿意长期接手的物业公司。
金浦大楼居民左江涛也深有感触:“十年里我们换了三家物业,平均两三年一家。就因为小区太小,物业觉得‘单子’太小,做两年就不想做了。”
24年底,两幢楼的物业公司又要退出,这让居民们惴惴不安,担心小区物业管理沦为真空。而与此同时,他们的邻居,金谷园小区,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这个拥有十来幢楼的小区年份较早,基础设施老化,维修压力大,物业费更是仅在一块钱左右,让不少物业公司望而却步。
为此,居民区党总支与街道以及房管部门共同协商,能不能索性打破小区界限,将三个小区捆绑成一个整体进行联合招标,以规模优势来吸引优质物业进驻呢?
金谷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沈维奕道出了关键:“金谷园每年有七八十万元的公共收益,而金浦和铭源基本持平或微利。把三个小区捆绑在一起,以大带小,由一个物业统一管理,对社区治理更有利。”
今年初,在3个小区陆续完成业委会换届选举后,居民区开始正式推进“物业联合招标”工作,组织业主大会,收集居民投票,经过了一系列流程后,8月29日,3个小区的业委会成员代表现场参与开评标,确定了上海梓班物业公司接手,3个小区的1152户居民终于要告别“无人肯管、无人愿接”的困境了。
梓班物业公司总经理郁洪涛表示,联合管理后可以实现人员共享、资源共享:“我们在三个小区之间调配人员,能节约成本,把较大小区的利润适当弥补到小小区中,这正是联合招标的优势。”
新物业进场后,拿到一份三个小区的“民生清单”,按照居民要求,首当其冲就是将所有过期消防栓焕新,并清除高层地下室安全隐患。
“您看,这里的灯已经全部换新了,以前根本没有照明。还有这墙面,今天也都全部整理粉刷好了。我们接下来正准备重新制作并张贴安全标识。”
物业公司对三个小区的岗位和人员配备进行了梳理,大家共享维修工、保洁员、财务等工作人员,确保能实现应急响应的同时,降本增效。同时,属地也会通过居民满意度调查、小区巡查等机制,监督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今后,当物业服务的成效,达到居民满意度后,会再考虑将三个小区的物业费调整到统一水平。
金谷园小区居民郑允强说:“我们小区物业费确实偏低,如果服务品质明显提升,涨五毛钱甚至突破两元都可以接受。”
漕河泾街道城建中心副主任赵月露表示,联合招标是“满意物业行动计划”中的一项探索,旨在推动实现质价相符,促进辖区物业健康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将袖珍小区打包进行“物业联合招标”,此前在虹口、杨浦等多个区也有过实践,这种探索正在为破解上海老旧小区,尤其是小小区的物业“弃管”难题提供新思路。
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认证专家 上海市物业管理招投标平台评标专家郭军认为,这种“打包招标”在虹口、杨浦等区也有过实践,为破解上海老旧小小区“弃管”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服务质量提升后,业主满意度提高,调整物业费的工作就能顺理成章地推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袖珍小区打包招标”的模式,目前仍在探索阶段,但不失为解决“小小区”物业不愿接盘难题的一种破局方式,也是基层社区治理的生动实践,为众多老旧小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让“袖珍小区”的居民也有望能享受到质价相符的优质物业服务。
编辑: | 张予洋 |
视频编辑: | 王岑峰 |
摄像: | 王天峰 |
责编: | 李吟涛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