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海曾邀请部分街镇主官,召开了一场“只谈问题”的“吐槽大会”,直面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为基层“小马拉大车”的困境寻找解决方案。一年过去了,同样的主题,同一批主官,座谈会再次召开,这次的吐槽大会,会带来哪些新鲜的反馈?去年的问题又是否得到了解决?
相比去年的大吐苦水,今年的座谈会上,街镇主官们却纷纷开启了“夸夸”模式,因为,去年吐槽大会上反映的多个老大难问题,在这一年里,确实获得了市区两级从政策到资源的有力支撑。庙行镇党委书记郁梦娴表示:“政策呼应了我们的需求,让企业更方便获得支持。”南京东路街道办事处主任万明民也提到,一栋两三年没租出去的楼宇,借助新政策调整业态,终于盘活,“效果非常好”。
中午,天钥桥路腾飞大厦一楼的这家卤肉饭,几乎满座。在开业准备时,餐厅就提出想要设置外摆位,得到了街道营商办的快速响应。卤肉饭餐馆负责人严宏元说,他们提出外摆需求后,街道响应迅速,“一个月就开成了,以前可能要两三个月。”
有不少沿街餐饮商户都曾提出想开辟外摆位来提升人气。但外摆位会不会涉及占道和扰民?街道心里也没底。此时,市、区两级绿容、城管、市场等多部门在了解到后,主动和街道一起梳理了政策依据、规范了摆放标准和管理职责。徐家汇街道办事处营商办四级主任科员陈逸伟说,市、区多部门主动下沉,联合街道梳理政策、明确标准。
今年7月,徐家汇街道明确了《规范外摆经营活动管理办法》,从准入、申报、到监管和退出机制清清楚楚,两个多月下来,已经收到了十几家商户的外摆申请。徐家汇街道办事处管理办四级主任科员张亮表示,《规范外摆经营活动管理办法》让商户申请有路、街道管理有据。
街镇吹哨、部门报到,鼓励上级资源下沉为基层“小马拉大车”纾困。比如去年座谈会上被街镇屡屡提及的重油烟餐饮扰民问题。今年,《上海市餐饮业大气污染防治办法》落地实施,为重油烟餐饮项目划清了“禁区”。南桥镇党委书记陈晓维说:“市里出台政策,帮我们大大减负。”
再比如,老旧商务楼宇更新难的问题,今年7月,上海发布了《关于推进商务楼宇更新提升的实施意见》也就是“沪13号文”,明确了商务楼宇功能兼容、业态转换的条件。
虹口区的石油大厦就借到了政策完善的东风,考虑区域内老龄人口多、养老服务有缺口的现实,规资、民政、街道等各部门牵头,决定将石油大厦,打造成复合型康养综合体。
曲阳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贾闻介绍,石油大厦内部约1.6万平方米的空间,将整体改造为集护理和养老于一体的康养综合体。同时,周边绿化及开放空间也将同步提升,打造一个以中医为主题、“家门口”式的口袋公园。
虹口区规资局副局长刘璇表示,该项目将显著增强公共配套服务能力,通过功能复合化改造,进一步提升商务楼宇的活力与价值。
今年的座谈会上,不少街镇又一次提出了一些商务楼宇更新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期待上级部门能给予更大力度的赋能。湖南路街道办事处主任程维佳提到老旧楼宇在结构、消防、卫生许可等方面仍受限;洋泾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斌则直言水电收费机制调整“不知该怎么说”。
在场的市住建委、规资局参会人员当场表示,上海已经成立了商务楼宇更新工作专班,会把相关问题纳入研究。市规资局详规处副处长徐瑾表示,下一步,作为商务楼宇更新工作专班的成员单位,市规资局将积极推进相关政策落地,并加快推动一批典型项目的实施。
连续两年的街镇主官“吐槽会”,让很多基层问题被上级听到、看到、关注到,进而有可能被解决。这也是让政策从“最初一公里”穿透到“最后一公里”的意义所在。
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彦峰表示:“‘最后一公里’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只有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上下联动、同频共振,才能破解难题、服务企业。”
身处服务企业最前沿的街镇,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最后一公里”,也是黄金一公里,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广大中小微经营主体的切身感受。街镇营商环境建设,从来不只是街镇的事,上海率先把“支持街镇营商环境”写入行动方案,未来也会把与街镇“面对面”沟通的机制常态化、长效化,为基层减压。
编辑: | 张予洋 |
视频编辑: | 朱玲敏 |
摄像: | 汤捷周颢珺 |
责编: | 徐笑燕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