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为助力国家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长三角氢能源绿色发展、铸就氢基绿色能源绿智融合示范基地、打造中国领先的氢能源产融创新和绿色解决方案,推动“大能源”专业人才队伍跨学科融合教育,提升行业能源转型及氢能尖端技术研发能力,“绿动全球 氢启未来”第三届上海交通大学绿氢产融发展论坛在交大长宁校区举行。来自政产学研的近300位“绿氢”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共谋“绿氢”产融发展蓝图。
从三年前举办至今,每年的绿氢产融发展论坛都会着眼于一个与时俱进的核心主题,炙手可热的“AI”成了今年的关键词。
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行走作业机器人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高峰教授作《绿色能源+智能制造创新技术与趋势》主题报告。高峰教授团队所研发的六足导盲机器人在由央视和工信部联合摄制的首部大型工业文化节目《中华考工记》中惊艳亮相。但六足机器人并非主角,他转而分享起了自己在海上风浪一体化发电领域的研究成果。国家“十二五”计划提出将积极推进海洋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海上风力发电是绿色能源的一种,随着海上发电装备大型化发展,新型海上风力和波浪一体化发电装备逐渐成为研究前沿。随后,他围绕风浪能量收集界面拓扑设计、风浪能量收集转换机构设计、风浪复合发电场设计,进行了专业细致的讲解。
由上海交通大学全球创新研究院和上海市高效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联合主编的《中国氢能产业绿色发展产融创新研究(2025)——构建绿智融合的中国氢基绿色能源产融体系》正式发布。全书由前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发展的挑战、中国“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转型发展、氢基能源新时代崛起、驱动未来氢基绿色能源产融投资机会、系统创新驱动氢能产业、“电-碳-氢”耦合市场化机制、创新技术加速氢能发展、氢能助力城乡绿色发展解决方案、产融实践和案例等九大篇章组成。
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院长、全球创新研究院院长、绿氢产融研究中心主任胡洁介绍,上海交大正以金课体系赋能中国绿色智能科技人才培养,打造“大能源”和“大信息”高端人才。他倡议通过产融结合和产教融合,实现科技创新成果与高端人才培养的互动,推进能源产业与高校的深度融合,最终构建中国绿色智能科技人才发展战略。
编辑: | 戴晶磊 |
责编: | 李吟涛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