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5月19日,被“速胜论”者们称为“中日准决战”的徐州会战,最终以中国守军仓促撤离作为句号。面对国土沦丧,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紧逼,紧要关头,毛泽东主席用超脱于历史的眼光,写下了著名的《论持久战》。
5 月 26 日到 6 月 3 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以《论持久战》为主题,作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战略方针的长篇演讲。
1938年7月,5万余字的《论持久战》正式在延安解放社发表,各根据地乃至汉口、重庆、桂林
西安等国统区都相继出版。《论持久战》成为当时社会各界争相阅读的“宝典”,甚至出现了“洛阳纸贵一册难求”的情形。
在《论持久战》里,毛主席深刻地分析了中日双方的形势,科学地预见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最艰难的阶段是战略相持阶段,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科学运用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来消耗敌人,最终歼灭敌人。
这本堪称预言级别的著作,不仅为抗日战争提供了方向和方法,更是坚定了中国人民必胜的决心,最终指导抗战走向最终胜利。
编辑: | 王峥 |
责编: | 冷炜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