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添加白砂糖”,却悄悄加入冰糖,适用于6月龄以上婴幼儿却暗含披着马甲的“游离糖”。 北京商报记者近期调查发现,英氏、爷爷的农场、宝宝馋了等多个主流品牌的产品中,“糖”的问题正以隐蔽形式困扰消费者。在现行婴幼儿辅食标准“限糖不禁糖”的规定下,这些看似“合规”的产品,对于1岁以下本应零糖摄入的宝宝而言,暗藏健康风险。
以英氏的一款“婴幼儿小小馒头”为例,在配料表中,位列第三的成分竟是冰糖。对此,官方客服回应称,“英氏忆格系列零食确实没有白砂糖,但部分饼干类4/5阶产品含有微量冰糖或海藻糖,主要用于调节口感”,并称“少量添加,不会对宝宝产生任何影响”作为回应。
营养师表示:“冰糖与白砂糖的主要成分均为蔗糖,其在人体内的代谢路径和最终产物并无本质差异”。企业选择性的标注可能使消费者忽略其对婴幼儿牙齿健康及口味偏好形成的潜在影响。
如果说冰糖尚可通过仔细阅读配料表识别,那么以“浓缩果汁”为代表的“马甲糖”,则更具隐蔽性,浓缩果汁潜在的风险包括增加龋齿 、糖代谢紊乱等。
除浓缩果汁外,海藻糖、果葡糖浆等常见于婴幼儿食品配料的成分,同样属于游离糖范畴。记者调查发现,英氏“泰国茉莉香米米饼”、 爷爷的农场“稻鸭香米米饼”、秋田满满“有机婴幼儿胚芽米饼”等面向6个月以上婴幼儿的产品,配料表中均标注含有浓缩梨汁或浓缩梨清汁;宝宝馋了“婴幼儿手指泡芙”则添加了海藻糖。
儿科医生强调,1岁以下婴儿不建议摄入任何形式的游离糖,1岁后调味可选用自带甜味的水果、蔬菜;3岁后如需添加,也应严格控制摄入量。
既然游离糖对婴幼儿的危害已有明确共识,为什么这些“真糖”与“马甲糖”仍能频繁现身于辅食之中?在“限糖不禁糖”的标准下,企业只要添加量符合标准,就属合规;至于“所添加的糖是否适合低龄宝宝”,则依赖企业自律与消费者判断。这种“合规但不合理”的现状,本质上是“标准滞后于健康需求”的体现。而在这样的现状中,家长的知情权、选择权与婴幼儿的健康保障,面临考验。
编辑: | 朱晨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