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4日,欧盟贸易专员与丹麦外交大臣先后表态,称欧盟正考虑为中国企业设定市场准入先决条件,其中涵盖技术转让与知识产权相关要求。换言之,若不满足相关条件,中企将无法在欧洲开展投资运营。
欧盟推动中企以技术换市场的意图已酝酿多时,此类举措还将被纳入“工业加速法案”,随该法案一同推出。该法案计划于今年第四季度正式提交提案,核心目标是推动欧洲高耗能产业加速脱碳、维护其产业竞争力,并重塑区域工业生态。就在上个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还明确强调,“工业加速法案”将助力欧洲下一代产业发展,在数字技术与清洁能源等领域“要做到更快、更具欧洲属性”。
针对欧盟这一举措,汽车市场分析师曾志凌指出,若仅看2024年数据,欧盟对华贸易顺差仍维持在18亿欧元水平。在存在贸易顺差的前提下,欧盟仍对中国汽车进口采取此类限制措施,此举颇为令人费解。
此外,从市场份额来看,中国汽车在欧盟市场的整体占比为2.9%,而欧盟汽车(含在华生产的欧洲品牌)整体占比则超过17%。不仅如此,当前我国对欧盟企业获取中国技术的态度,总体而言亦保持开放,流程上一路绿灯。例如,大众集团入股小鹏,德系企业采用华为技术、使用上汽平台等案例,均体现出我国的开放合作姿态。
因此,从当前情况来看,欧盟的此类措施反而会促使中方提高警惕,其试图通过技术换市场的思路,最终或恐“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编辑: | 秦扬轲 |
责编: | 赵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