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位于吉林省辽源市,依托辽源矿工墓遗址建设。因这里曾埋葬着数万死难矿工,它又被称为方家坟、万人坑。
1904年,在今天辽源市下辖的东辽县,首次发现了煤苗,成为辽源煤矿历史的起点。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三个月之后,皇姑屯事件的策划者河本大作奉命来到辽源,强行占领了辽源西安煤矿公司。
日本侵略者对东北实施严酷的殖民统治,野蛮开采掠夺辽源的煤炭资源。数以万计的矿工被压迫、奴役……死于高强度的劳动和频繁的井下事故。
辽源境内曾发现6处矿工墓地,每块墓地埋葬的罹难劳工数以万计。今天的辽源矿工墓,因完整保留了近两百具遗骸,成为最具典型意义的一处。
目前,陈列馆陈列的遗骸总计197具,而这仅是数万死难矿工中的一小部分。
1963年,辽源矿工墓遗骸进行原址发掘;1983年它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两百具遗骸得到了基本的保护。2015年,临时的保护措施进行了首次大规模重新修建。
自2015年起,吉林大学文物保护团队对辽源矿工墓遗骸,开始了长达10年的科技保护工作。
在科技保护工作介入之前,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遗骸表面已经出现开裂、霉变、虫蛀鼠咬等现象,这些劣化因素的存在,让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近年来,随着文物保护观念的转变,本着“最小干预”的原则,团队成员利用最接近人类骨质结构的羊骨,模拟出遗骸的现状,借助拉曼光谱仪等精密仪器,实现了对遗骸的无损检测。
在此基础之上,采集遗骸表面的微生物及病害霉菌,并作用在羊骨模型之上,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不同颜色,使得这些微生物病害变得可视化、可量化。
东北的夏季和冬季之间温差大,存放遗骸的展馆又建在山上,目前的辽源矿工墓陈列馆仍无法实现恒温恒湿的馆内环境控制。
为此,吉林大学文物保护团队研发出多项专利技术,这些安全性能极高的材料,犹如一件轻薄而又坚硬的外衣,帮助遗骸抵御复杂的外部环境。
吉林大学文物保护团队为辽源矿工墓遗骸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除了进行遗骸的防腐处理,其他团队成员还对全馆197具遗骸和20余具零散遗骸进行了法医考古信息采集,用科学严谨的数据化,将此类历史罪证长久保存下去。
编辑: | 唐春源 |
视频编辑: | 陶余鑫 |
摄像: | 李响徐玮 |
责编: | 王琳琳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