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范勇鹏,在10月13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谈及主体学与区域国别学。正如个体对自身的认知与对他人的认知,始终处于相互反馈、相辅相成的状态,国家与民族亦是如此——在观察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定义自身,同时又依托源于自我认知的观念,去理解外部世界。从这一角度而言,一个国家认识自身的学问可称为主体学,而认识他国的学问则是区域国别学,二者实为一体两面。其中,更重要、也更具主动性的一面,是主体学。
在阐释这一观点时,范勇鹏以俄罗斯疆域变迁与认知演变作为典型案例。他指出,俄罗斯的区域国别认知逻辑与西欧国家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的形成,与沙俄时期的疆域扩张历程密不可分。
沙俄时期,俄罗斯长期沿自身周边地域向外拓展,通过持续扩张吞并大量领土。在此过程中,原本属于“外部”的区域不断转化为“内部”疆域,“外”与“内”的边界不断向内收缩。这种独特的疆域拓展模式,使得俄罗斯人的区域国别认知逐渐演变为对自身内部新边疆的认知——外部区域的纳入,不再被视作“对他者的接纳”,而是“自我疆域的延伸”。在他看来,这一认知塑造过程持续近两百年,深刻奠定了俄罗斯对内外区域关系的基本认知框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认知逻辑发生反向转变。随着国家疆域调整,部分原属“自我”范畴的区域转化为“他者”,原本的“内部”空间出现向外剥离的情况。范勇鹏强调,这一反向过程打破了此前长期形成的内外认知平衡,使得俄罗斯内部与外部区域的关系陷入更为复杂的交织状态;这不仅重构了其疆域边界,更迫使俄罗斯重新审视并调整对自身及外部世界的认知体系。
编辑: | 陈怡 |
责编: | 张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