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这就是中国》以“国际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文化密码”为锚点,通过阿拉伯学者的跨文化视角,不仅剖开“理解中国”的现实困境,更触及了文明对话的本质命题。
中国外文局《今日中国》杂志社中东分社副社长侯赛因先生认知轨迹颇具代表性:作为无中文基础的政经学者,他因来华从事对外传播工作(向世界阐释中国)开启认知之旅,街头的中国标志成为文化好奇的入口,工作资源支撑他穿透“资料匮乏”的早年壁垒,在研读中国哲学、历史的过程中,完成了从“职业需求”到“文化共情”的转变。但他的清醒认知更具深意:“永远无法完全理解中国”,并非因认知能力局限,而是中国文明“多样性”的必然,这种多样性不只是文化、民族、地形的表层差异,更是数千年文明延续中,“大一统”与“地方特色”共生、“传统智慧”与“现代发展”交融形成的复杂体系。它恰恰印证了中国文明“和而不同”的内核:不追求单一化的认知标准答案,而是在差异中保持活力。
在主持人何婕看来,理解中国是复杂却必经的过程,实则点出跨文化交流的关键:理解中国从来不是“破译固定密码”,而是在尊重文明边界的前提下,搭建共情的桥梁。
编辑: | 周雯飞 |
责编: | 张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