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都靠不住,唯有这些废品不会‘变心’。这是上海闵行瑞和华苑,一位七旬独居老人的话,藏着她对满屋废品的别样寄托。她不仅堆满自家房,还另借两套堆放,3套房塞了30吨垃圾,既扰民又埋隐患。最终,上海闵行浦江镇多部门联动,安排40多人,两天完成清运、消杀。
老人儿子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我就觉得这有点夸张了,自己家里堆就算了。她关键还借房子堆,这个我就完全不能理解。”
老人儿子怎么也没想到,母亲每月花4500元,租下两套一室房,只为堆垃圾?
而房里的垃圾,堆成“小山包”一样,脚踩不进去、异味熏人、又藏火险,邻居们备受煎熬。
居民控诉:“她一搬进去,就开始捡垃圾了,她一直租房子,最早的时候,租一楼的这户房子,人家房子卖掉了,她不肯搬走。门一开,蟑螂全往家里爬,还放在消防通道上。人家清出来的垃圾,人家吃了不要吃的,她都捡回来。”
小区物业经理李龙表称:“有的时候睡在垃圾上面,有的时候地下车库,她随时摊个布,就好睡了。我们一个星期至少上门劝两次,随时随地她捡进来,要放家门口。”
为了这事,居委和物业,也曾多次上门沟通,但老人总说“会去卖掉品”,却迟迟没有行动。无奈之下,居委只能找到老人子女和房东,细数堆物隐患。
老人儿子称:“2014年、2015年,我跟我老婆其实都过来帮她理的,总共帮她清了大概有三次。小时候家里就有点乱,有点脏,所以我们后来就没办法跟她一起住。她说她是卖的,其实她还是捡的多,我网上搜这种毛病叫囤积症。”
一番恳切劝说后,家属和房东表示,愿意配合清理。可清理远非“搬东西”那么简单:要多少人手?上个月,党总支启动“基层约请”机制,把社区条线、市政公司、城管、派出所等部门请到一起开协调会。
浦江镇瑞和华苑居委会副主任陆敏强表示:“我们清了7车垃圾,是我们跟两网融合,还有我们这个环卫所,协调过来的垃圾清运车,我们找了那个镇里面的职能部门,我们一边清,一边进行压缩。”
镇里出动了多支队伍,工作人员们打包、搬运、装车,一袋袋垃圾被陆续运走,两天时间共清运7车次,足足30吨。之后,浦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上门,把三套房子、楼道、电梯都仔细消了毒,让居民吃下“定心丸”。与此同时,派出所民警陪着老人家属,带老人去医院做了身体和精神检查。
老人儿子:后来那天,社区民警的帮忙下,我们才带着他去那个闵行的(精卫中心)这边。
记者:后来医生怎么说?
老人儿子:她有点抑郁症的,要吃药,然后还要做心理建设的,但是我老娘都拒绝。
居委坦言,这已是他们第三次,遇到老人拾荒堆物的情况,这些事件折射出老人囤积症的困扰。而精神科专家指出,老人囤积症常与孤独感、安全感缺失相关,可能伴随心理问题。
闵行区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科病区主任丁燕解释:“首先,我们可以考虑到,老人是不是他的认知功能退化,因为认知功能退化的话,会出现老人的执行能力的一个下降,分类、取舍,还有他的判断能力,因为对物品无法,无法判断一些价值。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是一些老人,以前既往的一个经历,许多老人可能早年经历一些贫困、物质匮乏,他的长期的一个囤积,是一个预防机制,就会出现一种固化强化,造成一个过度的囤积了。”
专家强调,家属切勿简单指责,需主动关注老人情感需求,多陪伴沟通;发现囤积行为影响生活或安全时,及时联系社区、心理机构介入,必要时寻求精神科专业诊疗,早干预才能帮老人走出困境,避免类似隐患。
编辑: | 陈佳雯 |
责编: | 姚乐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