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两场!聚焦“内外贸一体化”,上海正密集为外贸优品转内销搭建“快车道”。
在4月28日举行的一场面对面交流中,百联股份、盒马、环球港等20多家上海主流实体商超,更是和近80家外贸企业展开了“零距离”接触。融洽热烈的气氛中,一笔笔订单达成初步意向,意味着,就在不远的未来,成千上万的外贸优品将借助商超渠道进入千家万户。
走进对接会现场,记者发现,不少外贸企业直接将大批样品搬到了现场,好让前来采购的商超企业一目了然。有外贸企业负责人表示,没想到现场有这么丰富的线上线下机会,相信大型商超的快速经销能力,会帮助他们更快地解决订单取消带来的库存积压问题。
在环球港商场,首次入驻的一家经营保温杯的外贸企业已经从熙熙攘攘的客流中获得了订单,这让他们信心大增,开始计划在国内开设自家品牌的旗舰店。而在浦东的一场外贸优品展销会上,有经营防暴装备的企业负责人亲自出马,不为卖货,只为把脉,为的就是看看企业该如何为转型而布局。
而商超方面,为了让更多外贸优品尽快走入千家万户,也确实是动足了脑筋,焕新包装、极速上架、设置专区……等便利措施,让前来采购的消费者惊喜不已。永辉超市、大润发等几家商超纷纷以特卖会的形式,为出口受阻企业搭建内销桥梁。联华超市则开启“好物回家”行动,在官方平台打开“内循环特快”绿色通道,推出“7天极速上架”服务。盒马也为外贸企业开通绿色通道,简化认证审核流程,缩短商品上架周期,确保外贸商品快速销往国内市场。
种种举措表明,如何通过深挖内需潜力、走好“内外贸一体化”之路,已经成为上海商超与外贸企业的共同思考和探索。
内外贸一体化,简单来讲,就是企业能够同时开展内贸和外贸活动,在国内外市场之间灵活切换和整合资源,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实现无缝对接。这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在当前美国滥施关税政策的影响下,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实施这一战略,可以通过国内市场的输血迅速脱困,并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1+1>2”的效果;对于本就致力于本地经营的商超企业来说,实施这一战略,将能够丰富商品种类,吸引更多消费者,从而提升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当然,消费者毫无疑问也是受益群体。
作为我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在探索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其实,每一场气氛热烈的市场对接会背后,都凝结了商务、海关等政府部门致力于质量标准化、服务便利化的努力。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线下渠道丰富、消费场景多元是上海这座城市的特色,如何让更多的外贸优品进入线下商业渠道,满足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是目前政策发力的方向。在即将开幕的第六届五五购物节期间,上海还将继续发力,用内外贸“两条腿”,为企业、为消费者、为城市经济等多个方面,走好共赢路,打开新局面。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表示,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意义深远。外贸企业积极转型发展内贸,不仅是在搞自救,也是在拉消费、促就业,其中溢出的商业机会将大大推动城市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内外贸一体化,不仅包括经营机制的一体化,还包括管理体制的一体化。这些一体化的过程落实得越顺利,就越有助于推动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越有助于经济发展绽放出新的活力。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不仅是一种应时之举,而是一种战略部署。未来,我们的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上游刃有余,在国际市场上也可以更加主动。
编辑: | 阮丽 |
责编: | 金梅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