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通常高温高湿,为蚊虫滋生繁殖提供了绝佳的自然条件。以蚊虫叮咬为传播途径的“基孔肯雅热”,就在过去一周,进入公众视野。从7月初,佛山市顺德区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本地疫情以来,截至7月19日,佛山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73例,其中顺德区1790例。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所副所长潘浩介绍说:“一般大部分情况两到三天就开始退热,病后两到五天出现皮疹,80%的人都会出现皮疹,关节痛主要是小关节,像手、腕、踝、指。”
“大部分情况,基孔肯雅热属于自限性疾病,很少有重症很少有死亡。一般感染过一次以后基本上就持久性免疫,很长时间不会再感染。”
“潜伏期是1到12天,(要是)发热了或者出现关节痛,这个时候要及时地在防蚊前提条件下到最近的发热门诊去就诊。(要把)旅行史,还有蚊虫叮咬史告诉医务人员,帮助医务人员快速做好诊断。”
作为一种虫媒传染病,基孔肯雅热既不直接“人传人”,也不经空气、日常接触或食物传播,而必须通过蚊虫叮咬这个“中间商”,“罪魁祸首”就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其中,埃及伊蚊在上海本地没有分布,而白纹伊蚊,就是老百姓俗称的“花蚊子”。
白纹伊蚊是上海的主要蚊种,但由于上海的蚊虫防控措施较为完善,密度并不高。目前,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在国内也无疫苗可预防。
编辑: | 董智杰 |
责编: | 姚乐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