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从0到100万”——中国鞋都莆田口罩生产攻坚记

时讯

2020-02-11 11:52:42   新华社  记者  郑良

防控新冠肺炎形势严峻复杂,返岗、复工、开学在即,口罩等防护物资各地都紧缺,困难怎么解决?福建莆田的做法是:不等不靠,自主研发,仅用了不到10天时间,日产量就从零增长到上百万个。

1月底开始,莆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张志宏有了一个新的头衔:“口罩研究院”院长。

“同事们现在一见面就叫我‘张院长’,压力很大,这是给我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把口罩的事做好。”张志宏说。

防控新冠肺炎阻击战打响以来,口罩等防护物资紧缺问题凸显。“全市常住人口近300万,即将到来的复工、开学高峰,一天的口罩用量在150万个以上,靠外面调配、社会捐赠是杯水车薪,只能生产自救。”莆田市市长李建辉说。


在制鞋企业莆田双联鞋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在缝制口罩(2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 摄)



莆田是东南沿海制造业大市,鞋服等产业工艺完备,产业链完善,但全市没有一家口罩生产企业。

1月底,在市政府直接指挥下,莆田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市鞋业协会,以及当地生产纸尿裤、制鞋等企业,共同组建“口罩生产攻坚小组”。在内部,大家戏称为“口罩研究院”。

经过实地考察周边地市口罩生产企业,请教行业专家,问计质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研究院”很快摸清了口罩生产“门道”。

“口罩生产工艺并不复杂,困难主要是在没有原材料,且专业设备一时难以到位的情况下,短期内研发出符合国家标准、可大批量生产的民用口罩。”莆田市鞋业协会会长陈文彪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办法总比困难多。

口罩的罩面有3层,外层和里层材料是无纺布,中间层是熔喷布,这些原材料在婴儿纸尿裤生产中也大量使用。


2月7日,在纸尿裤生产企业福建新亿发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在对口罩罩面进行加工处理。(新华社记者魏培全 摄)


莆田当地两家生产纸尿裤的龙头企业主动请缨,利用其渠道优势,想方设法在外省采购符合口罩生产标准的无纺布和熔喷布,将原来生产纸尿裤的生产线设备改装,短时间内就建成多条口罩罩面生产线。

2月7日下午,记者在福建新亿发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无纺布、熔喷布等原材料进入全自动生产线上,自动粘合、压合、裁切,工人们正紧张地将一片片做好的口罩罩面分装。

生产线旁的LED显示屏上实时标注产能:130片/分钟。

“这两天一直在调试设备,目前已达到量产水平,24小时开工,工人轮班,8日起将换上进口轴承、切刀,每分钟产能可以达到300片。”集团董事长郑俊杰告诉记者。

纸尿裤车间做出口罩罩面,而口罩鼻梁条、耳带的生产、组装则是更为细致的“技术活”。


在制鞋企业莆田双联鞋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在清理口罩上的线头(2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 摄)


莆田有4000多家鞋企,制鞋技术精湛,世界知名运动鞋品牌在莆田都有生产基地。“研究院”吸收多家鞋企参与攻坚。

“大家群策群力,花了3天研究、生产调试,耳带生产不难,通过渠道优势,鼻梁条原料采购难题也可以解决,关键是熔合工序。而鞋厂的针车、热熔机、高周波机台、紫外线杀菌流水线等都能派上用场。”陈文彪说。

很快,“研究院”发布了“英雄令”:有自动针车50台以上、高周波机台20台以上、有紫外线杀菌流水线,有独立操作车间,操作工100人以上的鞋企都可以报名生产。

“20多家鞋企踊跃报名,我们精选了10家,每家承担日常量20万个口罩生产攻坚任务。”莆田市鞋业协会秘书长王德春告诉记者。


2月7日,在莆田市双联鞋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原本生产鞋子工厂的工人们,现在正紧张地缝制口罩。(新华社记者魏培全 摄)


在莆田双联鞋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48名工人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正在紧张工作。“送来的罩面经过严格杀毒除菌,在针车车间经过热熔程序组装上耳带、鼻梁架。”陈文彪向记者介绍。

“研究院”的研发也并非一帆风顺。张志宏告诉记者,2月初,两款口罩样品做出来后,大家都很兴奋,开车连夜带着样品赶赴位于江苏的国家级机构检测,第二天却被泼了一盆冷水:样品不符合国家标准。

“大家没有气馁,根据检测中心反馈的问题,调整了罩面原材料,完善工序,在6号又做出了新的样品,目前,这两款样品经检测符合国家标准,可以进行量产。”张志宏说。

李建辉告诉记者,截至8日,莆田自主生产的口罩日产量达到百万以上,预计两天后能达到200万的日产能,能够满足全市需求,甚至还可以给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一些口罩。


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防护物资特别是口罩问题解决了,下一步企业复工,心里就有底了。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关键词: 中国鞋莆田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0:49
意大利70岁老人装瞎53年 骗取800多万补助
时讯2天前
01:00
直击世界中国学大会 变局中读懂中国与世界
这就是中国3天前
05:18
恐怖雕塑引争议 艺术表达与公众审美边界在哪
新闻放大镜2025/10/14
00:08
美防长抨击肥胖后这照片火了!网友P图吐槽
时讯2025/10/14
00:52
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震撼来袭
时讯2025/10/13
00:54
小男孩手臂卡在地铁扶手之间 民警迅速解救
看呀STV2025/10/13
01:56
上海书展旧书市集升级开启 开启书本和建筑“双重阅读”
时讯2025/10/12
00:08
美军高官:加沙将不会有美国部队
时讯2025/10/12
01:29
5岁男孩眼睛被戳伤 园长抹猪油致残 240万医疗费谁担?
时讯2025/10/11
00:10
中方回怼西方国家抹黑言论!挨个点名多国劣迹
时讯2025/10/11
00:15
李大霄:做好人买好股!三连忠告不要上杠杆
时讯2025/10/11
00:10
强降雨冲击墨西哥全境 老人把冰箱当救生艇
时讯2025/10/11
00:32
稀土管控再升级 中国到底在防范什么?
子午观潮2025/10/11
00:28
费德勒全家来沪,喊你推荐吃大闸蟹的地方!
看呀STV2025/10/11
00:09
“台独”自制潜艇翻车!国防部:完全是自不量力
时讯2025/10/10
04:01
百年守护:重磅书画!文物“游子”时隔多年聚首
中国考古报道2025/10/10
00:09
加沙停火协议达成 含以军撤军等四大核心内容
子午观潮2025/10/09
00:10
飞机上看儿童色情影像 日本足协高官在巴黎被捕
时讯2025/10/09
00:28
上海一小车直接冲向警车!民警:我肯定要闯红灯…
新闻坊2025/10/08
00:16
俄媒驻华记者阿丽娜用这首古诗向中国人民送中秋祝福
时讯2025/10/06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