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部关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话剧《离去》在北京首演,引发巨大关注。20多年前,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著名话剧演员于是之在1992年《茶馆》最后一场演出时,忘记了最后一场戏的台词。2013年,于是之因病去世。导演王晓鹰有感于是之晚年的经历,决定排演话剧《离去》。这部由中国国家话剧院重磅打造,王晓鹰导演撞击人性的力作《离去》曾看哭了无数人。2017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王晓鹰携《离去》归来,于5月17、18日献演艺海剧院。
《离去》是著名戏剧导演王晓鹰于2014年创作的一部话剧,改编自美国剧作家奈戈·杰克逊同名话剧作品《Taking leave》。原作1998年首演于美国科罗拉多丹佛市,曾获全美最佳剧作提名。
《离去》中的主人公埃略特·布莱恩曾经是荣耀一身的演员,演了一辈子莎士比亚的作品,却因为阿尔兹海默症,常常在自己的生活和饰演的角色中含混不清。他的三个女儿和李尔王的三个女儿一样,在他生命长河行至渐衰时展现出况味百态。布莱恩在剧中走过了清醒意识逐渐离他远去的黑暗阶段。该剧真实地还原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精神状态,表现了家庭的纠纷和亲情的选择。
话剧《离去》海报
19年前,王晓鹰第一次看美版《离去》就被深深打动,但当时他并没想到要把它改成中文版。直到2013年,阿尔茨海默症吞噬了话剧老戏骨于是之的生命,这才激起了王晓鹰强烈的创作欲望。
著名话剧演员于是之
深受观众爱戴的著名话剧演员于是之,《茶馆》里永远的王利发,他演了400多场《茶馆》,却在1992年《茶馆》最后一场演出时,忘记了最后一场戏的台词,已经身患阿尔兹海默病的于是之,不可抑制地向记忆衰退、言语困难发展而去。这个场景也令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印象深刻:"谢幕时,观众全体起立用热烈的掌声向他致意,然而,当他向观众鞠躬时,我们很强烈地感受到他心里复杂的滋味,既向观众告别,又向观众致歉。”王晓鹰回忆道:“2013年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先生去世。我曾亲眼见证阿尔茨海默症给他生命带来的变化,他的去世给了我一个很深的震动。”
话剧《离去》剧照
正是被于是之晚年的经历感动,王晓鹰决定排演话剧《离去》。剧中的主人公埃略特·布莱恩和于是之一样,深受阿尔兹海默病的困扰。曾经的布莱恩是荣耀一身的演员,演了一辈子莎士比亚的作品,尤其以饰演李尔王最为著称,布莱恩自己的生活更是与《李尔王》呈现的故事暗合。王晓鹰在剧中运用了大量的莎剧台词,通过这部作品完成了自己与莎翁的一次隔空对话,意味深远。
话剧《离去》剧照
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得主,著名演员王卫国,将在《离去》中扮演那位穿梭在真实和角色之间的父亲埃略特·布莱恩。
著名演员王卫国
“随着自己岁数一点点上去,我渐渐感受到埃略特•布莱恩的困惑与迷茫,愈加贴近角色,对之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尤其是主人公退出舞台后的不舍与无奈。每一场演出完成,我对角色都有一种沉淀感。”
最能展现王卫国能量的地方就是话剧舞台,《离去》中的这个角色,很大程度上把王卫国的能量都充分地发挥出来。《离去》演出中所有演员都不戴麦克,全部是真声,特别能体现话剧演员的嗓音、台词功力。
话剧《离去》剧照
《离去》的主人公是一位伟大的莎剧演员,即便他忘记了他该做什么,也依然在小女儿的一次朗读中,清晰流利地说出了《李尔王》的台词。导演王晓鹰说,很多人一提到“离去”这个词,首先想到的是和生命的告别,其实这部戏的主人公是一个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话剧演员,他并没有失去生命,只是在患病之后逐渐失去清醒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判断,对于一个逐渐老去、走进黑暗通道的人来说,主人公承受着非常大的痛苦。“莎士比亚《李尔王》写的是一个老人在处于生命巅峰时对于生命的认识,以及他在失去所有的权力,失去对世界和周围人的控制后,对生活和生命的体悟。在这落差中最能体现生活的真谛和生命的真正意义。”
话剧《离去》剧照
“我希望观众不仅仅看到这个阿尔茨海默症的老年生活,更关注家庭关系中亲情的复杂性,看到人性的光芒万丈,也珍惜将要离去和已经离去的人。这就是经典作品的力量。这个剧本具有撞击人性的力量和丰厚的生命体验,也许会解答一些我们生活中的困惑,这也就是这部戏上演的意义。”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琳琳 编辑:陈佳雯)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