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湖南4岁男童全麻拔牙不幸身亡的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儿童拔牙和麻醉安全的高度关注。一般来说,多生埋伏牙,开展全麻手术比例较高,如何能在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拔牙等手术时儿童和家长的恐惧感,记者前往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进行了探访。
“长了埋伏牙,就是恒牙下面多长了牙,导致她恒牙长不出来,所以要把她多牙拔掉。”
家住舟山的田田妈妈,这次是专程带着8岁的田田来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拔牙。前几天那则湖南男童因拔牙全麻不幸身亡的新闻,让田田妈妈对拔牙手术多了一重担心。她坦言忧虑:“小孩子全麻,毕竟存在风险。”
暑假里,儿中心每天有200个拔牙病例,比平时翻了一倍。
孩子的恐惧、家长的担心,儿中心麻醉科郑主任心中有数,在安全的前提下,让拔牙体验更舒适,是他们一直在探索的。儿童医学中心麻醉科主任郑吉建清楚:“安全永远是第一位,舒适紧随其后。关键在于根据孩子情况,精准选择镇静方案。”
简单来说,就是因人而异。早上九点多,麻醉医生在她手上预先涂了一层“神奇药膏”进行局部麻醉。“涂了药,打针就没那么痛了。”护士轻声安抚。田田还可以挑选喜欢的小玩具一起带进手术室。
进入手术室后,医生给田田选用了市面上最细针头,这次打麻药田田没有哭。拔除多生牙的手术本身并不复杂:划开软组织,找到埋伏的多生牙,拔除,再缝合伤口。但手术却配备了一主一副两名麻醉医生,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配合度,需要拔的牙,是否属于阻生等难处理的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全麻。
比如供氧软管深深插入气道的过程,刺激会引发人体反射性体动,一旦体动更容易引发损伤。所以插管前,麻醉师先使用了“罗库溴铵”,这是一种骨骼肌松弛药,避免插管中体动。
同时,整个过程中,麻醉医生也需要全程严密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吸气压力、脉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随时调整药物。15分钟后,医生报告手术即将完成,麻醉医就要开始做苏醒准备。精准使用药物逆转肌松效果,并确保药物快速代谢。十点,手术完成,田田慢慢醒来,恢复意识。麻醉医生就要去为下一位小病人做准备了。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麻醉科主治医师姜静强调,年龄不同,给药方式也有讲究:7岁以上常用滴鼻剂,6岁以下则可能选择鼻喷剂。专家指出,儿童口腔舒适化治疗的前提一定是安全。只要操作规范,哪怕是全麻对孩子也并不会有什么影响。“麻药代谢很快,镇静药5到10分钟孩子就能醒,”麻醉医生姜静解释,“镇痛药会持续稍久,确保术后舒适。”
目前我国正在制定首个《小儿镇静临床指南》中,其中,对于儿童麻醉用药的临床规范流程和操作安全做了明确指引,也包括了牙科诊疗中的规范操作。今年以来,探索较早的儿中心,已经对全国二十多个省份地区的麻醉医生进行了相关技术培训,希望能将上海经验复制推广。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口腔综合科主任孙培音展望道:“拔多生牙只是其中一种情况。未来,我们要为自闭症、白血病乃至器官移植后的孩子,量身定制适合他们的舒适化治疗标准。”郑吉建主任坦言:“麻醉科人员本身很缺,儿童麻醉更加缺,这个过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目前,《小儿镇静临床指南》正在进行最后讨论和审定,年内会制作成中英双语版向国内和国际发布,希望能筑牢麻醉安全的硬标准,从恐惧管理技巧到用药剂量规范,指南将为临床提供可复制的安心模版,让舒适化诊疗惠及每个孩子,也守护好每个孩子的安全。
编辑: | 朱玲敏张予洋 |
责编: | 李吟涛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