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及良渚街道部分区域的自来水出现明显异味,被居民描述为“粪臭味”。部分居民饮用该“问题自来水”后,出现了腹泻、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尽管后续几日相关部门连续发布公告称水质已恢复正常,但当地居民仍存有诸多疑问:水务公司为何未在第一时间发出预警并暂停供水?如何确保供水管道已彻底清理干净?
对此,特约评论员谷松指出,这一事件最初仅是公共产品供给失灵的危机,即自来水出现质量问题,但如今已演变为公共信任危机。这一演变存在清晰的过程链条:上午9时许发现水质异常后,相关部门直至当晚9时许才发布公告,其间近12小时内的具体处置情况未向公众说明;且公布的信息中,未包含污水所含污染物的具体成分等关键内容,导致数据在此时失去了应有的公信力支撑。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宣称恢复供水后的水质无虞,其技术层面的“正确性”与数据缺失之间的矛盾,使得公众信任难以建立。
此外,不少市民曾拨打多个部门的热线电话反映情况,却陷入“责任迷宫”,不同部门之间出现推诿扯皮,导致责任认定陷入模糊。从公共产品供给失灵,到责任落实失效,再到监管环节缺位,最终造成了公信力的流失。谷松认为,相关部门需以切实具体的行动向民众证明自身的可信度。
编辑: | 秦扬轲 |
责编: | 赵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