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晤三天以来,成果颇丰。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一致通过了12000多字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宣言》。这份宣言可以说是3天会晤的成果结晶。杨丹志认为,宣言的发布表明了金砖国家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系列可见的、务实的建议和方案。
十年以来,金砖国家已经成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那么今年的会议背景与过去十年有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对于中国和其它金砖国家来说有什么影响?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专家牛海彬指出,这次金砖会晤召开的背景,从全球的背景来看,其实不是特别乐观的。从去年英国脱欧到特朗普上台,民粹主义在整个西方世界泛滥,世界全球化面临着逆全球化的局面。此外,一些发展中国家、金砖国家成员国也面临着一些经济困难和经济转型的局面。
因此,本届金砖会晤经过十年的发展,能不能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产生一个很好的、对未来的规划成为了主要看点。在这种情况下,金砖在未来十年能不能保持合作的活力,实现共同发展,并且引领全球,也将会是一个重要议题。
其实就在9月3日下午金砖会晤刚刚开幕的时候,国家主席习近平已经非常坦然地面对了这个被国际友人和媒体关注的问题。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指出,“现在,有人看到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出现起伏,就断言‘金砖失色、褪色’。毋庸讳言,受内外复杂环境影响,金砖国家发展难免遭遇不同程度的逆风。但是,金砖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潜力和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开宗明义,其实既挑明了困难,也说明了我们其实迎难而上。最重要的是,我们是有解决方案的,这一点振奋人心。
中国社科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专家杨丹志认为,习近平主席的演讲体现出中国对于地区治理、全球治理都拥有新的建议和主张。同时,中国也期待和金砖国家的领导人通过会议能够形成新的共识,比如本次金砖会晤的“金砖+”模式。这个模式是要打造一种开放多元的发展网络,让更多的国家能够参与到合作中区,扩大金砖合作的辐射和受益的范围。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专家王鹏认为,“金砖+”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不仅是在成员国的数量上,我们会开门迎客,迎来更多的朋友,把我们的朋友圈扩大。与此同时,我们也可能在合作的方式上继续地“加”。所以“金砖+”的“加”,它是包含多层含义、多个领域的。
除了扩大“朋友圈”,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也对全球经济治理再次发表主张,通过他的主旨演讲,我们看到由中国提出的对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中国方案正在日臻成熟。“中国方案”的成熟,表明中国更积极地参与到国际社会事务中,并以中国智慧为国际社会体系贡献力量。
其实,早在2014年3月,习近平在柏林发表演讲时就提出过“中国方案”。此后,在杭州G20峰会、今年5月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7月在德国汉堡举行的G20峰会上,“中国方案”被一再提及。
杨丹志认为,中国坚持倡导“中国方案”,说明在目前我们非常强调经济的务实合作,强调发展战略的对接,强调一种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编辑:浦润民 火华)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