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
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求证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求证:早教动画有“毒”?家长担忧影响幼儿认知

2025-08-09 20:06:27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近日,有家长在社交平台上反映,自家孩子看的部分早教视频内容毫无逻辑、色彩过分艳丽,还疑似隐含暴力、血腥内容。



记者搜索发现,在一部名为《豆精灵益智早教》的动画中,“豆精灵”通过恐吓、吞食不同颜色的车辆,将自己变成一条五彩毛毛虫。有家长发帖说,孩子观看时“像被催眠”,一旦关掉便“暴哭打滚”,像是严重的戒断反应。相关发帖引发其他家长跟评,有人指出,部分动画内容看来“抽象”且“低质”。



早在2018年,就有媒体提醒警惕“毒动画”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比如,颜色饱和度过高的画面会持续冲击幼儿视觉,迫使其大脑长时间处于亢奋状态;画面切换速度太快的动画,远超儿童大脑的处理能力,为跟上节奏,大脑被迫持续分泌多巴胺以维持兴奋,长期观看易形成心理依赖;而毫无叙事逻辑的空洞内容与洗脑式重复,则容易让幼儿沉迷。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胡谊指出,类似动画的“毒”性除了诱导成瘾,更可能误导0到6岁儿童的认知。比如,教授色彩知识的动画中出现“西瓜追着汽车跑,并把它吃掉”等情节时,尚未形成分辨能力的幼儿,很可能在学习的同时,模仿动画中传递的“攻击式互动”,认为咬人也是一种可行的交流方式。


胡谊介绍,合格的启蒙动画应避免内容莫名其妙、情绪表达夸张、角色有攻击性倾向,并且要与现实世界保持一致的逻辑。早教动画除了发挥知识教授功能,也要向幼儿传递理解真实世界、与他人正常交流的正确方式,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分清现实与虚构。

编辑: 杜梦渊
责编: 樊昊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早教毒动画动画孩子内容幼儿逻辑观看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0:16
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 最新学前教育政策出台上大班免费啦
时讯2025/08/07
00:36
“亮证女”侯某某最新处理结果 行政拘留5日
上海早晨直播间2025/08/07
00:57
“亮证女”被行拘 谁耍横法律就给谁亮红牌
东方快评2025/08/06
01:28
妇产科主任遭“网暴”坠楼身亡?事实须逐一厘清
东方快评2025/08/05
00:08
上海市国资委原主任白廷辉一审被判无期
时讯2025/08/05
00:32
张维为:美国既不接受中国崛起 又缺少自我反思
这就是中国2025/08/05
是什么给了校园霸凌者底气?
东方快评2025/08/05
01:37
通报来了!“亮证女”非公职人员 执法证是丈夫的
时讯2025/08/03
02:09
NFC果汁配料表“水”排第一?别再被标签忽悠了
时讯2025/08/03
02:07
寻味丨上海冷面冷馄饨的奥秘 全在这碗料里
寻味2025/08/02
00:43
奔驰女司机亮证逼让路 警方通报来了!
时讯2025/08/01
00:47
夜线快评:“红老头”爆火后如何识破流量谣言?
夜线约见2025/07/08
00:47
MBTI火爆 是自我认知还是标签狂欢?
时讯2025/07/07
00:20
如何辨别“伪史论”观点?警惕自媒体定论式表述
夜线约见2025/06/28
03:22
这些有毒“早教视频”正在侵蚀小孩大脑
时讯2025/06/27
00:07
90后物理老师和学生拍“穿越二次元”为中考加油
正能量2025/06/23
05:00
“筷筷”显灵
看看直播2025/06/06
02:29
碳板鞋风靡校园 别让装备竞赛绑架青少年
时讯2025/06/04
00:32
严格处理!搞笑娱乐不能突破底线
时讯2025/06/03
01:44
网红自编自导“自杀” 靠谎言堆砌的流量终将崩塌
子午观潮2025/05/13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