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家长在社交平台上反映,自家孩子看的部分早教视频内容毫无逻辑、色彩过分艳丽,还疑似隐含暴力、血腥内容。
记者搜索发现,在一部名为《豆精灵益智早教》的动画中,“豆精灵”通过恐吓、吞食不同颜色的车辆,将自己变成一条五彩毛毛虫。有家长发帖说,孩子观看时“像被催眠”,一旦关掉便“暴哭打滚”,像是严重的戒断反应。相关发帖引发其他家长跟评,有人指出,部分动画内容看来“抽象”且“低质”。
早在2018年,就有媒体提醒警惕“毒动画”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比如,颜色饱和度过高的画面会持续冲击幼儿视觉,迫使其大脑长时间处于亢奋状态;画面切换速度太快的动画,远超儿童大脑的处理能力,为跟上节奏,大脑被迫持续分泌多巴胺以维持兴奋,长期观看易形成心理依赖;而毫无叙事逻辑的空洞内容与洗脑式重复,则容易让幼儿沉迷。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胡谊指出,类似动画的“毒”性除了诱导成瘾,更可能误导0到6岁儿童的认知。比如,教授色彩知识的动画中出现“西瓜追着汽车跑,并把它吃掉”等情节时,尚未形成分辨能力的幼儿,很可能在学习的同时,模仿动画中传递的“攻击式互动”,认为咬人也是一种可行的交流方式。
胡谊介绍,合格的启蒙动画应避免内容莫名其妙、情绪表达夸张、角色有攻击性倾向,并且要与现实世界保持一致的逻辑。早教动画除了发挥知识教授功能,也要向幼儿传递理解真实世界、与他人正常交流的正确方式,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分清现实与虚构。
编辑: | 杜梦渊 |
责编: | 樊昊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