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申请里,GPA到底多重要?不同名校对GPA要求有啥不一样?9年级开始咋规划GPA,还能兼顾课外活动?
本期《海外路路通》邀请了三位资深专家——国际升学指导协会委员、前常春藤招生办主任Jillian,顶慧峰学术校长、伯克利毕业的Kerry老师,还有峰越教育的Elise老师,给大家掰开揉碎讲清楚。
点击观看直播全回放👉海外路路通|顶尖名校招生官眼中的GPA管理与规划艺术

01 美本申请,GPA是关键吗?
不少家长问,申请美本的各种条件里,有没有先后顺序?GPA算不算最重要的?尤其现在国际环境不确定,很多学生还没打定主意要不要申美国,对GPA的重视程度也跟着降了下来。
但在这个问题上,Jillian的观点很明确:GPA绝对是关键中的关键!要知道,Jillian曾在多所藤校和顶级文理学院担任招生官,对美本录取逻辑有最直观的一手经验,她的判断很有参考性。
为啥学校这么看重GPA?因为GPA能清楚看出学生的学习趋势,尤其是学高阶课程的表现 —— 招生官就靠这个判断你能不能跟上大学课程。而且在招生官眼里,好的GPA背后藏着你的硬实力:肯努力、能坚持、追求优秀。
这些特质,正是大学想要的,也是你入学后能不能学好的重要信号。所以就算还在犹豫是否申美,想为未来留条后路、冲美本名校,GPA也可不能马虎。

02 冲名校要啥GPA?三所大学给你参考
不同名校对GPA的看重程度不一样。作为资深留学规划老师,Elise喜欢用数据说话,她拿三所典型的美国名校数据,给大家划了线。
①哈佛:看着“不是特别重要”,实际门槛高
哈佛把GPA归为“考虑项”,但数据很实在:2024年入学的新生里,94%是高中前10%,95%在前25%,99%在前50%。想申哈佛,GPA至少得稳住前50%,想更有把握,前10%才靠谱。
②康奈尔:明确“重要”,前10%是主流
作为大家关注的藤校,康奈尔直接把GPA列为“重要项”。新生里,85%是高中前10%,75%在前50%。目标康奈尔的话,争取前10%的GPA排名,申请时更占优势。
③纽约大学:“非常重要”,高分是硬要求
纽大对GPA特别看重,18%的新生是满绩(4.0),超50%的学生GPA高于3.75 。想申请纽大,GPA得往高分冲,3.75以上才有竞争力,满绩就更加分了。

Elise老师还提醒:要是在上海或全国顶尖高中,GPA排名得更靠前——这类学校竞争太激烈,只有在年级里领先,申请时才能突出。
03 为啥说“GPA是规划出来的”?
“GPA不是考出来的,是规划出来的”,这是顶慧峰的核心观点。从小在美国长大的Kerry老师,对此有特别深的感触。他回忆自己当年的升学路径其实很简单,跟着学校节奏一条道走到底就行。
可如今环境早就不一样了,升学 “卷” 得厉害,很多孩子要承受太多。“既要兼顾课程、又要拼竞赛,既要保GPA、又要做活动” 的压力,根本没法像过去那样 “顺其自然”。也正因为看到了这种变化,Kerry老师才更想给大家讲清楚 “GPA靠规划” 背后的原因。
①头部高中进度快,不提前规划就掉队
很多冲名校的学生选国际课程,但头部高中的进度快得超乎想象:有些9年级就把10、11年级的内容学完了。
要是没提前规划、预习,直接跟着走,很容易跟不上。比如有的学生刚进国际体系,没学过衔接课就上11年级的AP,英语和学术基础都不够,GPA肯定拉垮。
②国际课程路径多,瞎跟风学不扎实
国际课程路径多,但不少家长容易乱:听人说这个竞赛好就报,听人说那个课程有用就学,结果孩子“东学一点西学一点”,知识体系不完整。
比如学AP,正常得9-10年级先学荣誉课打基础,11年级再正式学。可有些家长不懂,让孩子直接跳级学AP,最后学不透,GPA也受影响。
Kerry老师说:很多孩子不笨,就是输在没规划好衔接。想拿好GPA,提前规划课程、打牢基础,比临时刷题管用。

04GPA下滑了,还能补救吗?
不少学生遇到过:一开始GPA不错,后来掉了,甚至出现C、D,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有救吗?
其实这里藏着很多家长和学生不知道的“录取潜规则”。有着多年藤校招生经验的Jillian,手里握着很多外人接触不到的一手信息,今天正好借着这篇内容跟大家透个底:就算GPA中途掉了一阵,也完全有补救的办法,不用一慌就乱了阵脚。
🔹没毕业:下学期赶紧补
只要没高中毕业,下学期就是机会。招生官也理解,比如男生可能10年级心智没成熟,成绩波动很正常,就看后续能不能进步。要是成绩掉了,大学可能会要你下学期的成绩,这就是证明自己的好时候。
🔹出C/D:主动跟学校说明
要是成绩从A、B掉到C甚至D,一定要主动跟学校解释。比如身体不好、家里有急事影响了学习,只要说清楚,再拿出后续进步的成绩,招生官会综合看。
还有个关键:要是想退掉已经用来申请的课,必须提前告诉大学,不能自己偷偷退,不然招生官会觉得你没责任心。
🔹已录取:成绩掉了也要解释
就算拿到录取通知书,要是学年结束成绩掉太多,大学还会找你要原因。毕竟大学希望你保持录取时的水平,别入学后跟不上。
059-12年级:GPA和课外活动咋平衡?
美本申请不光看GPA,课外活动也重要。9到12年级咋分配精力,实现“双赢”?Elise老师给了分阶段建议,比例分配一目了然。
🔹9年级:七三法则
9年级成绩要算进申请,所以重点先把GPA稳住。70%精力放学习上,比如学好基础课、提前预习;剩下30%可以多试试活动,比如参加社团、做志愿者,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
🔹10年级:五五对开
10年级要选课,得花时间适应,所以GPA还占50%。但活动要从“瞎试”变“专注”:从之前试的里挑1-2个方向深入,比如喜欢理科就盯科创比赛,喜欢文科就练辩论,别贪多。
🔹11年级:四六法则
11年级学习节奏稳了,40%精力保GPA就行。重点放活动上:这时候得拿出真成绩,比如理科生拿个竞赛奖,文科生发表文章,志愿者活动里挑大梁,这些比啥都管用。
🔹12年级:四六法则之外,GPA不能松
12年级主要忙申请,但GPA不能松。大部分学校要12年级上学期期中成绩,早申请没中,常规轮还得要完整成绩。40%精力顾GPA和收尾活动,60%专心搞申请:写文书、准备面试、盯进度。

06 核心建议:没“万能公式”,做自己的“规划师”
最后,Kerry和Elise老师给了个核心提醒,就三点:
①明确目标,别瞎走
国际课程复杂,不同学校要求不一样。先搞清楚目标校看重啥,比如有的看GPA,有的看活动,再规划课程和活动,别跟风瞎忙。
②学好英语,别拖后腿
英语是基础,要是英语不行,数学、物理这些课都学不好,GPA肯定上不去。从9年级就抓紧练英语,多读学术文章、写英文作文,为后面打基础。
③把自己当“品牌”,自己负责
招生官常说:“没有万能公式”,没人能靠一套模板申上名校。所以家长要帮孩子把自己当“品牌”经营,GPA、活动、标化都是“招牌”,得提前规划。
更重要的是,孩子要自己当“老板”,主动了解学校要求、规划学习,对自己申请负责。只有自己上心,才能真正亮出优势。

美本申请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长期战。从9年级开始规划GPA,分阶段平衡学习和活动,自己主动上心,才能在竞争里出彩。
| 编辑: | 张馨元 |
| 责编: | 袁宏云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