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新闻透视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改革开放亲历者说⑦:又见鸳鸯楼

2018-10-03 18:06:55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杨柳依

1982年,上海建起了全国首栋"鸳鸯楼"。所谓"鸳鸯楼",是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在当年住房紧缺的情况下,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为无房结婚的大龄青年建造的一种结婚过渡用房。当年的大龄青年陈家俊的新婚生活,就从普陀区的一栋鸳鸯楼开始了。

十一长假前,普陀区志丹路上的橙子公寓迎来了一对特殊的"租客":陈家俊老先生和他的妻子沈月英,他俩已相伴走过35年,而婚姻生活的起点就在这座看似普通的住宅楼里。


这座小楼35年前是上海首栋为晚婚青年建造的结婚过渡用房,名叫新俪公寓,俗称"鸳鸯楼"。漫步于长廊、回转于楼梯,一路走、一路留影,夫妇俩感慨万千。



陈老先生回忆,自己谈朋友的年代,上海人的人均住房面积只有4.3平方,大龄青年领证后婚房没着落是常态,而要想有个自己的小天地,就只能等单位分房。



当年,陈家俊是上钢十厂团干部,沈月英供职于东华大学,看到排队登记的人群如潮水般汹涌,他们也自觉希望渺茫。没想到不久后,喜从天降,他们被告知,在鸳鸯楼里分到了一套11平米,配备独立煤卫的房间。



1983年2月7日,上海天寒地冻,但即将入住鸳鸯楼的132对新人,心里热火朝天,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陈家俊回忆当时,说:“我从银行里取出400块人民币,买了十块钱一盒的水果糖,亲戚什么都分分。”



这一顺应民心的试点广受好评,很快,市政府鼓励各行各业多渠道筹措资金,自行投资建房,解决单位职工住房困难,类似的鸳鸯楼渐渐遍布全市各区。

原普陀区房管所业务部门科员林杨先介绍道:“全市到84年每个区都造了一栋,为了保证鸳鸯楼的周转率,要求单位提供担保,通过租金来调节。”


走进高友根夫妇家中,这台三五牌老台钟已经敲过了30多年,如今,高友根夫妇仍住在当年结婚时分到的鸳鸯楼里,而当年看房那一刻感受到的幸福和激动,让他久久不能忘怀。

高友根说:“到这个房子一看,16个平方,简直上了天堂一样,太好了,欣喜若狂。她嘴咧开来笑了,傻笑啊,有自己的房子了。”



这栋位于浦东潍坊街道的三层小楼建于1985年,是当时单位自建的"鸳鸯楼"。入住10年后,到1995年,鸳鸯楼大修,尖顶房上又加盖了一层,一室户也变成了"小套间"。夫妇二人赶紧掏出积蓄,将这套承载了美好青春回忆的房子买下,重新粉饰装修。而去年,这套房子又改头换面装修了一次,准备迎接小鸳鸯。


高友根儿子高逸说:“打算做新房用,结婚嘛养个孩子,三个人也够住的。

随着住房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不少昔日的"鸳鸯楼"已被改建为公租房和白领公寓,迎接新一代的年轻人在这里安置小家,憧憬未来。

小情侣说:“鸳鸯楼改造之后,虽然简单,但是干净明亮对我们就够了。”



鸳鸯楼的出现,解决了当时那一代青年最紧迫的婚房问题,让不少新婚夫妇可以就此展开他们未来的甜蜜人生。而如今,随着住房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许多鸳鸯楼已经变身公租房、白领公寓,用另一种方式继续见证当代鸳鸯们的幸福生活,也见证了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满满的幸福感。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杨柳依 编辑:傅群)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改革开放亲历者说又见鸳鸯楼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0:07
胡塞武装突袭联合国雇员住宅区 扣押数名工作人员
时讯3天前
01:34
这档综艺已完结 却仍在不断给实体商场“引流”
东方新闻眼2025/10/18
00:57
老人过世留下百万遗产没有法定继承人
案件聚焦2025/10/18
00:08
《隐秘的角落》现实版?服装巨头创始人爬山坠崖
时讯2025/10/18
00:08
以军连夜对黎巴嫩发动12次空袭 巨大火球乍现
时讯2025/10/17
02:31
市场价165万凶宅26.6万开拍万人围观 已有人报名
时讯2025/10/17
00:15
洪秀柱力挺郑丽文:女人不止撑起半边天!
时讯2025/10/17
00:08
湖南一女主播收“炸弹包裹”被烧伤 警方通报
时讯2025/10/16
04:54
文明互鉴成果丰硕!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落幕
魔都眼PLUS2025/10/16
01:06
被抓八年后回到同一小区 男子潜入别墅偷走金条
案件聚焦2025/10/16
00:49
意大利70岁老人装瞎53年 骗取800多万补助
时讯2025/10/16
01:00
直击世界中国学大会 变局中读懂中国与世界
这就是中国2025/10/15
03:23
锚点丨人类如何实现星际通信?他从光中寻答案
锚点2025/10/15
01:03
《沉默的荣耀》热播引岛内媒体关注 国台办回应
权威发布2025/10/15
05:07
“手搓”太阳能灶 上海高中生去非洲“烧开水”
新闻透视2025/10/15
00:10
沈阳禁毒大队长被控走私毒品案 一审获刑3年半
时讯2025/10/14
05:18
恐怖雕塑引争议 艺术表达与公众审美边界在哪
新闻放大镜2025/10/14
00:08
美防长抨击肥胖后这照片火了!网友P图吐槽
时讯2025/10/14
01:56
上海书展旧书市集升级开启 开启书本和建筑“双重阅读”
时讯2025/10/12
00:32
稀土管控再升级 中国到底在防范什么?
子午观潮2025/10/11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