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新闻放大镜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网红食品蜡瓶糖多为三无产品 谁为食品安全买单

2024-08-22 15:34:28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彭晓燕  翟静  阮丽

造型精美、口味多样、咬一口有爆浆的感觉……近来,网红零食蜡瓶糖走红。不少直播间、网店的蜡瓶糖动辄销量过百万。那么,这些网红糖果到底由什么制成?为什么会令饕客趋之若鹜?记者在调查后发现,在这些甜蜜的背后,实则隐含食品安全风险,令人担忧。



在电商平台上,记者发现不少商家宣称“蜡瓶糖只要不咽,吃多少都没问题。”、“全是手工自制的,小孩也可以吃。”还有主播在直播间现场制作或品尝蜡瓶糖,其鲜艳的颜色和独特的造型为主播们增加了不少流量。有商家售卖的“纯手工制作”蜡瓶糖4个仅售9元,显示已售7.1万个。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售卖的蜡瓶糖配料主要为水、麦芽糖浆、白砂糖、食品添加剂、食用香料。一些手工作坊还推出了数十种口味的蜡瓶糖,如提拉米苏、咸蛋黄等,新奇的口味激发了不少消费者的“好奇心”。不过,根据消费者晒出的图片,这些手工蜡瓶糖虽然包装精美,但有关生产厂商、执行标准等信息都不完全,有的甚至连配料表都没有,还有的是纯手作的“三无”产品。



随着销售量的增加,也有消费者对蜡瓶糖的口感和卫生问题提出了质疑。有消费者就表示,“购买的蜡瓶糖没有生产许可和配料表,很难吃,果酱有股劣质的蜡味”;还有人称,在高温天气下,蜡瓶糖易变黏,有时甚至会导致产品的变质。除此之外,有不少网友担心商家使用劣质蜂蜡,食用后影响身体健康。


蜡瓶糖的主要配料是蜂蜡,它在食品生产行业是被当作添加剂使用。有医生表示,蜡瓶糖嚼完了吐掉,吃到的就是一些果酱、糖浆,这样的食品是没有什么营养价值,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影响健康。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上销售的部分蜡瓶糖属于“三无”产品,就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风险。这些产品理论上存在以工业蜡代替蜂蜡的可能性,如果吃了这样的蜡瓶糖,虽然最后没有吞下去,但蜡中可能存在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会随唾液进入身体。




事实上,类似的“私房手作”网红食品并不鲜见。除了蜡瓶糖以外,五彩斑斓的琥珀糖、外观精致的“萝卜刀巧克力”、5米长的“大辣条”等一系列网红产品在短视频分享后,吸引消费者跟风购买,销售火爆。


业内人士指出,这些网红产品销售门槛极低,很多商家都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的外包装往往就是一个普通的密封袋或是盒子、瓶子,有些外面贴着一张纸,上面有配料、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注意事项等,有些甚至根本没有标签、说明。虽然这些手作网红食品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选择,但当消费者购买到问题商品想要维权时,却存在取证的过程复杂且漫长,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消费者维权的风险和成本。



不难发现,类似的网红产品往往以鲜艳的颜色、可爱的造型作为卖点,加上各大视频平台的传播,不少人抱着猎奇的心态下单购买。但在这些“甜蜜诱惑”背后,是参次不齐的食品质量,传统食品行业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售后,一般都有完整的链条,但很多网红食品都是代工生产,并没有实体工厂,销售也可以转给外包公司或者电商。此外,由于不少网红食品形式新颖、更新迭代速度快,在监管上也存在滞后与缺位。虽然有宽泛的、普适性的标准,但具体到某一类产品的特有成分和组合,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


再如,消费者如果因食用网红食品而出现健康问题,也很难认定是商家的责任,直播平台只能审核视频内容和形式是否规范,难以判断商品是否为假冒伪劣。针对此类问题,我国相关部门已加强监管。去年,市场监管总局就印发文件,要求各部门规范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和入网食品经营者销售特殊食品行为,提高其合规意识,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保障网络销售特殊食品安全。



那么,网红食品蜡瓶糖到底会否对人体产生危害?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该如何维权?对此,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教授厉曙光在接受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上销售的蜡瓶糖如果只是个人手工作坊自制的蜡瓶糖,缺乏标签和说明,那就不符合国家的食品安全规定,消费者在购买时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不能轻信商家的虚假宣传。目前,市场上售卖的蜡瓶糖大多成分不明,也就是我们说的“三无”产品,因为食品生产经营者包括个人作坊必须依法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标准。其次,预包装食品应当在包装上标明配料表、生产厂商信息、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必要信息。但很多商家都是违规销售,这样的行为不仅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还可能构成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犯。


厉曙光还表示,首先,消费者在购买一些网红食品时要避免盲目跟风。其次,像蜡瓶糖这样的网红食品不能任其游离在监管之外。针对上述隐患,市场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加强信息公开和溯源、线上线下联动监管的方式,加强对个人作坊自制食品的监管,同时通过定期检查和突击抽查,加强宣传引导,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编辑: 阮丽 翟静
责编: 彭晓燕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蜡瓶糖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0:10
50万交保!陈柏霖、修杰楷走出警局态度不同
时讯2天前
00:49
李在明誓言:韩国要“跻身全球四强”
环球交叉点3天前
00:07
胡塞武装突袭联合国雇员住宅区 扣押数名工作人员
时讯2025/10/19
01:34
这档综艺已完结 却仍在不断给实体商场“引流”
东方新闻眼2025/10/18
00:57
老人过世留下百万遗产没有法定继承人
案件聚焦2025/10/18
00:08
《隐秘的角落》现实版?服装巨头创始人爬山坠崖
时讯2025/10/18
00:08
以军连夜对黎巴嫩发动12次空袭 巨大火球乍现
时讯2025/10/17
02:31
市场价165万凶宅26.6万开拍万人围观 已有人报名
时讯2025/10/17
00:15
洪秀柱力挺郑丽文:女人不止撑起半边天!
时讯2025/10/17
00:08
湖南一女主播收“炸弹包裹”被烧伤 警方通报
时讯2025/10/16
04:54
文明互鉴成果丰硕!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落幕
魔都眼PLUS2025/10/16
01:06
被抓八年后回到同一小区 男子潜入别墅偷走金条
案件聚焦2025/10/16
00:49
意大利70岁老人装瞎53年 骗取800多万补助
时讯2025/10/16
01:00
直击世界中国学大会 变局中读懂中国与世界
这就是中国2025/10/15
03:23
锚点丨人类如何实现星际通信?他从光中寻答案
锚点2025/10/15
00:10
戴电子脚镣没有不适 蔡正元:这是反民进党的“勋章”
时讯2025/10/15
01:03
《沉默的荣耀》热播引岛内媒体关注 国台办回应
权威发布2025/10/15
00:10
沈阳禁毒大队长被控走私毒品案 一审获刑3年半
时讯2025/10/14
05:18
恐怖雕塑引争议 艺术表达与公众审美边界在哪
新闻放大镜2025/10/14
00:08
美防长抨击肥胖后这照片火了!网友P图吐槽
时讯2025/10/14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