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们接到不少市民反映说,一些商业广场,在广场入口处摆放了大量的石球、栏杆等障碍,让残障人士、老年人以及婴儿车的通行举步维艰,本该无障碍的通道,怎么就到处是障碍呢?
根据线索,记者来到了松江的万达广场,在2号门前的广场入口处,几十个石墩挡住了去路,别说轮椅、婴儿车过不去,普通人也得侧身才能通过“石墩阵”,连盲道也被拦腰斩断,记者观察期间,好几位行动不便的市民不得不绕行。一位拄拐市民无奈地说:“只能绕路,肯定不方便啊。”
记者绕着广场走了一圈,几乎每个入口都装有各种形式的围挡,有石墩,有栏杆,有铁柱,最窄的空隙甚至仅仅只能通过一部手机。为什么要拦得如此严密?记者找到属地了解情况。
松江区中山街道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博表示,这是为了防止电动车驶入人流密集的步行区域,“之前几乎每天都有冲撞事件发生”。随后,又给记者发来了一份情况说明,表示在万达广场四角都设置了无障碍入口,应该能满足特殊人群的需要。
记者随即开始按图索骥,像这个入口,在一排石墩中间 放置了一个铁马,但铁马两边都加了锁,无法挪动。第二处则是安装了合页矮门,在内侧贴了个有需要可开门的联系电话,商场方面表示,打完电话五到十分钟就会有人来开门,但仅从外侧看,甚至无法察觉到这也是个通道。另一处,则是由栏杆围成的Z字形入口,不仅没有无障碍的相关标识,还很容易被电瓶车堵上。80公分左右的宽度,轮椅想通过,就得完成两次高难度的“直角转弯”。“至少要两个人帮忙,一个人根本不行”,一位推轮椅的市民感叹。
类似的情况绝非个例。17号线漕盈路站的唯一一个无障碍电梯,就在富绅时代广场的入口旁,但放眼望去,广场的每个入口也都是石墩当道。一位坐轮椅的市民说,每次都要等好心人帮忙抬进去,“靠自己根本进不去”。
商场管理方表示,广场在建造时曾预留了无障碍通道。但记者实地走访后发现,预留的无障碍通道早已被绿化带遮盖,附近也没标识指引,而且,通道入口也被加设了两个石墩。根据住建部相关规范要求,无障碍通道或轮椅坡道的通行净宽不应小于1.2米,但安了石墩后,这个所谓的无障碍入口就只剩下了1米的通行宽度。富绅时代广场物业经理金宇蝶解释,设置石墩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外卖员众多,此举是为了有效防止外卖电瓶车直接从正门出入口驶入广场。
在记者介入后,目前这两处商业广场都新增了无障碍通道的指引标识,并在醒目位置留了管理人员电话。但多位市人大代表表示,无障碍通道的建设本质上是为了让行动不便人士也能平等有尊严的出行,“不用求人”,而现在为了防范一部分不守规矩的电动自行车,在无障碍通道上人为加设重重障碍,这显然违背了设置无障碍设施的初衷。
上海市人大代表金晶指出:“残疾人希望靠自己的力量畅通无阻地出行,如果总要打电话求助,本身就违背了无障碍理念。”她强调,管理方不能因管控电动车的成本,就把不便转嫁给有需要的人。
人大代表表示,为包括残障人士和老年人在内的各种人群,提供出行便利是商场的社会责任,对于电动自行车的越界通行问题,商场和属地应当采取更针对性的举措来治理,而不是粗暴增设硬隔离就算完成了任务。
上海市人大代表、律师潘书鸿也建议,商场应通过加强人力巡逻、设置岗哨等方式针对性管理非机动车,“而不是简单加障碍了事”。在上海这样倡导人文关怀的都市,真正的文明,应体现在让有障碍的人“无障碍”地生活。
其实,无障碍设施,从来都不止仅是服务于残障人士,而是满足残疾人、老年人、推婴儿车的人士等各种有需求的人群,简单粗暴的一刀切管理方式,体现了服务意识的不足,要让更多行动不便的人士,能便捷的自主出行,需要社会各个环节都从硬件上、管理上、意识上 达成真正的友好,细节中才见真章。
编辑: | 张予洋 |
视频编辑: | 陶余鑫 |
摄像: | 车秉键高原夏寅飞李刚 |
责编: | 李鹏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