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胆总管囊肿是指胆总管的囊样扩张,是先天性胆管囊肿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具体病因尚不清楚,可能和非正常胚胎发育有关。一般80%的胆总管囊肿在儿童期发病,但近年成人发病者逐渐增加,其中女性占70-80%,亚洲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胆总管囊肿会有什么样的症状呢?一般多表现为腹痛、黄疸和发热等急性胆管炎的表现,儿童期发病的可以伴有右上腹肿块,严重的还会出现休克和精神症状。晚期出现癌变的可以有消瘦、乏力和贫血等全身消耗症状。
胆总管囊肿通常B超即可初步诊断,超声可以显示胆总管的异常囊样扩张。当然,由于B超的主观性较强,图像的清晰度较差,因此疑似胆总管囊肿的病人我们都会建议复查CT和磁共振,它们对胆总管囊肿的诊断更客观更精确,可以详细了解囊肿的长度、直径、其内有无结石、局部囊壁有无增厚癌变,以及有无同时合并肝内胆管囊肿等。
对于胆总管囊肿的治疗方案,因为学术界一致认为胆总管囊肿是易于和最终几乎都会癌变的,所以一旦确诊胆总管囊肿,不管年龄大小,即应考虑尽快手术。不建议患者做任何形式的观察随访。如果是在非急性期发现胆总管囊肿,标准的手术方案应该是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 R-Y吻合术,术后胆汁由原来通过胆总管输送到十二指肠,改道为经空肠襻直接输送到上段空肠。一般手术时间在两三个小时左右。如果胆总管囊肿伴发急性胆管炎,可以先在内镜下行鼻胆管或塑料支架内引流,等急性炎症缓解后再行确定性手术。这取代了过去一期手术采用T管外引流的做法。显然,现在的内镜技术比多一次开腹手术创伤大大下降,恢复更快,对病人的影响更小,也减小了第二次确定性手术的难度。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Y吻合术过去都是开腹手术,近年已逐渐被腹腔镜微创手术所替代。即使过去有过上腹部开腹手术史的人,目前技术条件都可以考虑腹腔镜微创手术。已有的经验表明,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一般4-5天即可拆线,但由于要使用腹腔镜专用穿刺器和吻合器,可能费用会相对增加。总体上目前所有的胆总管囊肿都可以考虑腹腔镜手术,但一些情况下会难度加大,成功率会有所下降,如:上腹部手术史造成上腹部粘连而增加解剖难度,尤其是既往有胆道手术史的;胆总管囊肿急性炎症未消退的;长期反复胆管炎导致胆总管囊肿和周围组织严重粘连分界不清的;既往因胆总管囊肿未行囊肿切除而仅行囊肿空肠内引流术的。
随着机器人手术的逐步开展,很多时候胆总管囊肿也会进行机器人辅助的手术治疗,那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的区别在哪里呢?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胆总管囊肿的具体步骤通常为:在腹部做3-5个0.5-1cm的小切口,插入腹腔镜镜头(观察腹腔内情况)和专用手术器械;腹腔镜下分离囊肿与周围组织(如肝脏、胰腺、血管),确保完整切除囊肿(避免残留引发复发或癌变风险);切除囊肿后,将剩余的胆管与小肠(通常是空肠)进行吻合,重建胆汁的排泄通道(胆肠吻合术);放置引流管,关闭腹部切口,术后通过引流管观察有无胆汁漏等并发症。而机器人辅助手术属于“精准微创”的升级术式,以腹腔镜技术为基础,借助机器人系统提升操作精度,具体为:术者在控制台操作机器人机械臂(而非直接手持器械),机械臂可过滤手部抖动,且活动角度更灵活(如7个自由度),能在狭小空间(如肝门部)完成更精细的分离、切除和吻合动作;手术核心步骤与腹腔镜一致,完整切除囊肿+胆肠吻合,但机器人的高清三维视野可更清晰显示血管、胆管细节,降低术中损伤风险(如减少出血、避免胆管/血管误伤);术后恢复路径与腹腔镜类似,但因操作更精准,部分患者的术后疼痛、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可能略有优势。
两种术式均需由经验丰富的肝胆外科团队评估后选择,主要依据患者年龄、囊肿类型(如I型、IV型)、病变范围、合并症(如胆管炎、胰腺炎)等因素综合判断,核心目标均为彻底去除病变、恢复胆汁正常引流,降低远期癌变风险。
胆总管囊肿术后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无论是开腹还是腹腔镜手术或者机器人辅助的手术,术后大多无需服用特殊药物,早期可以少食多餐,逐渐增加每顿进餐量和荤食量,绝大多数患者可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一般最长3-6月后多能恢复正常饮食。术后连续3-5年每年可考虑复查一次,主要目的是观察肝管空肠吻合口有无狭窄,食物有无返流入肝内胆管以及肝内胆管有无结石形成。根据不同情况可考虑行CT、磁共振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一般出现上述情况的机会不大,如果有发生,可以综合采用经皮经肝穿刺技术、内镜技术和再次手术来纠正。
还有一个问题也是患者很关心的,那就是胆总管囊肿会复发吗?复发后该如何治疗呢?其实如果胆总管囊肿被完整切除,极少发生囊肿复发。如果胆总管囊肿的胰腺段有残留,可以导致术后囊肿逐渐增大甚至癌变,此时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才能根治。
本文作者:王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胆胰外科
编辑: | 钱俣颢 |
责编: | 董一华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