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家在上海 幸福家园——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展(上海篇)”在市政协展厅启幕。市政协副主席金兴明,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局党组书记王珏,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钱海红,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杨春花出席开幕式。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简称“三交”史),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历史主线,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石。深入研究“三交”史,对于把握中华民族历史脉络、凝聚民族精神、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历经两年跨学科协同攻关与系统性梳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上海卷)》完成史料汇编。为让史料“活”起来、让历史“动”起来,主办方结合“家在上海”民族工作品牌建设,精心策划本次展览,于9月25日至30日向社会各界开放,全景呈现上海各民族在岁月长河中交融共生的生动画面。
本次展览由复旦大学民族研究院暨上海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办。策展团队将学术性的“三交”史研究成果,按年代脉络梳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展陈内容,以重要事件为节点、以关键人物为线索,生动讲述上海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进程中的鲜活故事。
步入展厅,历史的画卷缓缓展开:从分子人类学与考古学视角出发,上海地区史前文明的演进轨迹清晰呈现,那是一部先民迁徙、文化碰撞融合的动态史书;随着青龙镇港口的帆影律动、黄道婆棉纺织技术的革新传播、瓦氏夫人抗倭的英勇壮举,无不印证着各民族在此深度交融,每一段过往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近代以来,上海各族儿女更是以热血赴使命:从辛亥革命的烽火到反帝爱国的浪潮,从抗日救亡的呐喊到反内战迎解放的抗争,他们勇担使命、并肩作战,用赤诚与牺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立下汗马功劳,共同铸就了上海光荣的城市记忆。
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10万上海知青背起行囊奔赴新疆,将青春与智慧播撒在边疆大地;三千孤儿跨越千里融入内蒙古草原,在“草原母亲”的呵护中茁壮成长;改革开放浪潮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成为上海城市腾飞的重要引擎,各族人民携手书写着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迈入新时代,上海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积极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与社会结构,让“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融入城市生活,各族群众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书写着“家在上海”的幸福故事。
从昔日的工业重镇到如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的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同心同向、携手同行。他们以汗水浇灌希望,用智慧点亮城市,共同将“幸福家园”的愿景变为美好现实。
编辑: | 蔡凌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