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2024年6月8日《双城记》:端午两岸粽意浓

2025-10-28 01:59:10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中国广播电视大奖·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奖

2024年度新闻栏目参评作品推荐表

栏目名称

《双城记》

创办日期

2009年3月28日

播出周期

周播

播出单位及

频率/频道

上海广播电视台

东方卫视

制作单位

上海广播电视台

体裁

电视新闻栏目

初评单位

上海市广播电视局

语种

汉语普通话

主创人员

安乐、孙悦、张慧斌、贺璟岚

作品链接和二维码

https://www.kankanews.com/program/8oPlQarwvp9/2024-06-08

https://www.kankanews.com/program/8oPlQarwvp9/2024-12-28

传

播

数

据

新媒体传播

平台网址

1

https://www.kankanews.com/program/8oPlQarwvp9/2024-06-08

2

https://www.kankanews.com/program/8oPlQarwvp9/2024-12-28

3

阅读量

2024年6月8日:439

2024年12月28日:1032

转发量

无此功能

点赞数

无此功能

收视率

2024年6月8日:

cvb全国收视率0.084%;

2024年12月28日:

cvb全国收视率0.148%。

收视人次

2024年6月8日:

触达89.8万人;

2024年12月28日:

触达183.9万人。

参评栏目简介

2024年是《双城记》开播十五周年,节目不仅是岛内首档,也是迄今唯一在台湾本地频道常规化播出的大陆节目,更成为两岸媒体合作创新典范,也是两岸民众增进交流和了解的重要平台。

节目还注重打造多元化平台,强化品牌效应,扩大对台宣传效果。《双城电视季》通过系列活动及展播,向两岸民众介绍最真实的民生百态。《两岸青年论坛》已在上海、台北、高雄等地举办逾十场,搭起两岸青年互动交流平台。最近还在香港成功举办,借助香港“互联互通”优势,面向更广大的海外华人群体,扩大外宣品牌活动的影响力。

面对全媒体新时代,《双城记》也不断向外延伸,与岛内新媒体平台合作,创新手段向岛内民众传播大陆正能量资讯及政策,增进了解、消除误解。

推荐

理由

2024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一行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两岸同胞从来都是一家人,应该常来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亲。让两岸同胞在交流中交心,在交往中增信,促进心灵契合。”《双城记》节目开播15年来,真正做到了“入岛入心”,架起了两岸民众交流与沟通的桥梁,在点点滴滴中积累双方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彼此的相互认同,促进了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

参评及初评

单位签字盖章

参评单位领导签字: 初评单位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请加盖单位公章) (请加盖单位公章)

参评单位

联系人

安乐

电话

021-22000851

手机

13818288810

电子邮箱

anle@smg.cn

邮 编

200041

地 址

上海市静安区威海路298号

















注:此表附在每件参评栏目前。


《双城记》之“端午两岸粽意浓”文稿

【开场白】

秦忆:两岸的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双城记》,我是秦忆。马上就要到两岸共同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端午节要吃粽子,这也是两岸民众的共同的习俗。不过其实各地的粽子,在口味上可以说是品类多样,光是在对岸的台湾从北到南,粽子的口味就是大不相同的,甚至网络上还有过南北粽子口味大比拼这样的比赛。“咸甜之争”也是从未平息,此外随着如今融合料理的美食创意越来越多,除了传统口味之外,许多新的口味、新口感的新品粽子也是应运而生。那么两岸的民众对这些新口味的粽子接受程度到底如何呢?在端午节的时候,两岸民众又有哪些共同的习俗呢?今天我们就和两岸的嘉宾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首先介绍一下我身边的嘉宾是美食博主孙膑。

孙膑:两岸的观众大家好!

秦忆:接着请秀芳姐介绍一下,台湾演播室的各位嘉宾。

卢秀芳:秦忆、孙膑,还有上海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首先介绍资深媒体人谢寒冰。

谢寒冰:主持人好、大家好!

卢秀芳:美食评论家胡天兰老师。

胡天兰: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卢秀芳:音乐老师范筱琳。

范筱琳:主持人好、大家好!

卢秀芳:还有团购主王滢筑。

王滢筑:主持人好、大家好!

【短片:引入话题】

端午节临近,消费迎来小高峰,特别是粽子、艾草等节日特色产品,销量一路攀升。电商平台大数据显示,截止目前,粽子销量相较去年成长一倍左右。这家上海南京路上的老字号,这些天几乎每天都大排长龙。

上海市民:一年一次。

上海市民:现在是吃粽子的时间,买了三十个。

上海市民:年年都来买的。

上海市民:黑毛猪的猪肉粽和蛋黄粽。

在超市里,跟端午相关的产品也被摆在醒目位置。

上海市民:(来买)咸鸭蛋和粽子,选择品种很多。送人、自己吃,给长辈都不错。

上海市民:(超市)这里比较方便,(去)老字号的话,外面都是人。

而在粽子口味的选择上,南北方一直都有饮食偏好的差异。

游客:我比较喜欢豆沙粽,我不太爱吃肉粽。

上海市民:(喜欢)肉粽,最喜欢吃肉粽。对,还有个蜜枣粽,这两种比较喜欢。

游客:我是河南那边来的,我们那边甜粽比较多,但是我比较喜欢吃肉粽。

数据显示,随着如今电商平台的发达和人口流动,过去南北口味的差异日渐缩小,原来咸甜“对立”的南北方,日渐接受彼此口味,但对于健康的追求,南北方是一致的。粽子作为食物的热量值,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重点。蔬果 菌类等解腻的粽子馅料,以及以粗粮代替传统的糯米,成了不少消费者的新选择。

【访谈】

秦忆:孙老师,你是美食博主,所以一定尝过很多不同样的粽子,目前来说你自己最喜欢的有哪些?给我们分享一下。

孙膑:虽然尝过很多的粽子,但是其实还是记忆当中的,小时候一直吃到大的大肉粽,会非常地喜欢。还有一个就是我对宁波的有一个碱水粽,也是记忆犹新的,就是它因为碱水粽的话,它是放在草木灰里面浸泡过的,所以它更多的是偏碱性。而我们都说粽子吃了有时候不消化,但是我每一次吃碱水粽,我(肠胃)会非常的舒适,所以这两个粽子我都是比较喜欢的。

秦忆:那我们知道中国是地大物博,可以说各地的美食也是各有特色。那你一定也见过很多,你觉得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地方特色粽子,能给我们来分享一下吗?

孙膑:真的,因为是工作的关系,我接触了很多的粽子,但也不能说每个都吃过。那有的它的造型,它会吸引到我。我今天也带了一部分的粽子。

秦忆:对 我看你带了很多,这个真是惊到我了,这个粽子是几个人吃的呀?

孙膑:这个粽子它是五个人吃的,这个叫芦兜粽,它是中山的一个特产,你看它要跟手臂一样。

秦忆:是广东中山的一个特产。

孙膑:对,广东中山,广东中山的芦兜粽。它是用一种芦兜叶,这个芦兜叶上面是有刺的。然后在包的前期,它就是把这个刺给刮掉。这个粽叶它有那么长,我是当时看过视频它非常的长,然后你在包的时候,它是像筒状一样的,把它做上去,做完了这个筒状以后,他再会把米、把各种各样的辅料然后包进去。这个粽子即使包完了以后,我们自己吃,我们要煮的话也要煮半个多小时。

秦忆:所以我再仔细看了一下,就像你刚才说的,我才注意到我们一般的粽叶包的时候,好像是要大片的这样过来,可是你说它真的是一圈一圈、它一圈一圈把它兜上去,那它用这个叶子跟我们普通的粽叶,就是在风味上面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吗?

孙膑:这个就是芦兜叶的不同的味道,我们基本上江南的地方大部分都会是用箬叶,还有是一种细长的芦苇叶。对香气上来说,是完全是不一样的。

秦忆:所以这个粽子是五人份,刚刚说里面好像有五个蛋黄。

孙膑:对,有五个蛋黄。

秦忆:是的,所以要煮半小时之后切开来。

孙膑:对,要煮透,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

秦忆:这个造型也比较特别。

孙膑:对,它像一个金砖一样的,那这个是广东的一个粽子,它也是碱水粽,跟我刚刚说的宁波的粽子(不同),它有个特别之处就是除了造型上面不一样,但是它里面都是草木灰(浸过)做的一个碱水粽,然后它呈现的感觉就像果冻一样,金黄色的。但是宁波(粽子)呢,它是用毛笋的叶子去做碱水粽。这是香港古法的一个做法,一个餐厅他们自己做的,他们把它做成一个金砖的样子,也有种寓意财富的感觉。还有很多的就是像今天带来的这个云南粽子,它里面是有玫瑰味道的,还有我们知道云南菌子会非常的多,它里面有松茸,还有什么牛肝菌这些做成的粽子。

秦忆:所以这个云南的粽子,它在外形上可能就没有特别不一样的地方。

孙膑:对的。

秦忆:但是它在内馅上。

孙膑:是的。

秦忆:有很多当地的这些美食的这些风味在里面。

孙膑:是的,还有我今天带来的这个潮汕的粽子,潮汕的鲜肉粽。潮汕鲜肉粽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它其实跟广东中山的粽子特点很接近的,就是它里面有海味在里面。海味的话就是,我们有干贝、有虾、虾干,还有这些我们可能会(有)比较多的鲍鱼,这一些的海味的东西融入的会比较多一个。还有我吃过溧阳的乌米粽,溧阳的乌米粽,它是这个糯米,它是会放在这个特别的一种叶子里面去把它浸泡,然后煮完了以后,它这个糯米就会呈现出一种乌黑乌黑的那种。

秦忆:黑黑的这种。

孙膑:对,乌黑的那种颜色,然后带着一种叶子的那种清香味。

秦忆:你说起来,好像我也吃过这样的一个粽子。

孙膑:是吃过,对吧?

秦忆:对,因为我吃的那个米是黑颜色的,我觉得比较特别。

孙膑:对,他们其实平时就是拿乌米直接蒸着吃。对,但是可能到了端午的时候,他们就会把它包成粽子,成为他们的一个特色。我还吃过苏州的奥灶粽,我们都知道奥灶面。

秦忆:对!

孙膑:奥灶面就是苏州的昆山的一个特色,它的这个奥灶其实是会放很多的辅料,在这个里面而且还有很多的香料在里面,所以它呈现的味道是很浓郁的。那么苏州很多的一些餐厅,他(店家)自己包裹好粽子以后,就会放在这个奥灶浸在那个炉里面一块去煮,所以它呈现的这个味道是更浓郁。对,奥灶的味道就大家会喜欢,我喜欢奥灶的味道,这个粽子也是蛮特别的。

秦忆:看来各地真的是有自己特色的这些粽子在,其实之前因为我工作的关系,在台湾是生活过一段时间,也吃过很多不同口味的粽子,当时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有的粽子里面它有花生,因为以前我在大陆的时候,没有吃到过有花生的这样的粽子,那其实在台湾关于粽子口味,“南北之争”也是由来已久,所以想先问问台湾演播室的各位嘉宾,你们平时都喜欢吃什么样口味的粽子呢?秀芳姐。

卢秀芳:好,我听得口水都快掉下来了,我特喜欢吃粽子,因为我是个米饭控、糯米控,我都爱。那我还特别想念像上海的蛋黄肉粽、赤豆粽,到现在真的是非常想念。讲到我们台湾的粽子,确实在印象当中每年这个时候必吵的“南北粽之争”对不对?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大家看到北部粽,它是先把糯米炒到半熟了,然后包了馅之后再用蒸的,被认为是有点像是油饭,有人说是“立体版的油饭”。那南部粽,它是用生糯米包馅料之后放到水里用煮的,所以它比较软糯一点。当然两种方式是各有千秋,也有广大的爱好者。当然台湾粽还不只这些,我们看到还有豆沙粽,对不对?这一颗,豆沙一定要用猪油才好吃,还有碱粽,碱粽有的时候上面要淋点糖来吃。然后还有客家粽,客家粽就比较特别,因为打开之后是看不到米饭一粒一粒的,它是用糯米粉来做。还有像台湾少数民族的小米粽,这个就在台湾比较,都会里面比较少买得到。还有像潮州粽以及我非常喜欢的湖州粽,湖州粽也是一样,打开之后,它虽然非常的纯粹,但是香气扑鼻。讲到美食,怎么能够不问一下胡天兰老师呢?好,天兰老师,我们台湾虽然不大,但也融合了大陆大江南北的各式各样的口味,有的时候到台湾进行了一些改良,那我要先问一下天兰老师,有没有什么典故,还有故事?还有我特别想知道,作为美食家,您自己最喜欢的又是哪一种?

胡天兰:秀芳,我想你大概还记得,我们在1991年以前那个粽子真的是壁垒分明,但是从大陆来的就是湖州粽,以前的湖州粽,大家很简单,长形的粽子一扒开里面一看,糯米饭一拨开就是一条半肥瘦的瘦肉,有肥有瘦,永远是长那个样子。可是从1991年开始,台湾的湖州市(场),湖州粽的那个,卖湖州粽的市场里面突然出现了杂粮粽,就是用紫米、黑色的糯米,然后再加上刚刚我们说的那个肉,就是把我们印象里传统的糯米里面,它用一半圆糯(米),一半用紫米,它就是开启了养生风,因为那个时候开始,人们都很重视养生。所以从1991年,就大概三十年前,就开始有了这种不一样的湖州粽。那在十年前台湾的粽子又来一个“大搬风”,什么你喜欢吃的宫保鸡丁、麻油鸡、什么松阪肉,都可以加进去。那像刚刚我们上海的朋友们说,云南人吃的菇菌粽,台湾也是有了。甚至于连四川的干锅的那些花菜,都可以包进去。花菜干,花菜是绝对会烂掉的,那我们以前觉得说,放菌菇的东西非常容易烂,可是现在真的是包粽子的手法很厉害。那所以粽子的演进是随着时代变迁、时代背景不同,它的时尚改变,所以粽子的花样就越来越多。这个也是年轻人比较喜欢,可能有的时候,他们有时候会觉得一板一眼的东西,他们会比较觉得兴趣没有那么高。那我个人呢?因为我很喜欢吃米食,所以你要问我喜欢吃哪一种粽子,对我来说这是个大难题,比如客家的那个粄粽,客家人喜欢吃粄嘛,客家的粄粽。我们刚刚在聊,你说那个客家粄粽热量怎么可能低呢?

卢秀芳:对,因为我是看到资料说,它的热量是比较低,(是)其他粽子的一半。

胡天兰:你想想看,我们平常吃的那个粽子是一颗一颗的米,客家的粄粽是要把米打成米浆,它打成米浆,它要多少的米,所以它怎么可能热量会低呢?但是它里面因为加了萝卜干、虾米。

卢秀芳:好香哦。

胡天兰:红葱,然后小肉丁。

卢秀芳:对。

胡天兰:虽然你看它东西就那么一点点,可是跟着那个白的粄吃在一起,感觉很棒。那我自己个人呢,特别喜欢吃模样比较小、可爱的粽子。像我以前去大陆,我特别喜欢吃嘉兴的小粽子,一口一个的小湖州粽,那么小一个,它是湖州粽的缩小版,缩小版,迷你版。

卢秀芳:一口一个。

胡天兰:对 我很喜欢吃嘉兴的小粽子,那我们台湾客家也有小粽子,也是小小的,所以这样一口一个,一口粽,其实是蛮不错的。

卢秀芳:但好像不过瘾,要吃三个。好,我问一下寒冰还有滢筑,这些粽子两位都吃过吗?有没有哪一些到此刻为止,因为台湾现在太多新口味,听都没有听过的?另外不同年龄层是不是口味也不太一样?先讲年龄层稍微高一点的寒冰。

谢寒冰:我其实最常吃的是湖州粽,我其实也很喜欢吃北部粽,因为北部粽,虽然很多人说它叫“3D油饭”,但是基本上我很喜欢那个米,那种QQ(弹牙)的感觉,我觉得也很好,所以我北部粽,我其实也蛮爱吃的。但是其实讲实在话,我没有不喜欢,因为南部粽我也很爱吃。因为南部粽那个米,虽然它不像北部那么Q(弹牙),可是它那么软糯软糯,那个吃起来也很顺口很舒服,然后特别它配料,配起来我觉得什么板栗或是花生,然后再配上那个刚好肥瘦相间的肉,我觉得吃起来也是很好。所以我觉得几乎每一种粽子我都蛮爱吃,那特别是最近因为很多节目,因为端午节快到了嘛,所以它们会开始置入(营销),结果我最近吃到不少我还蛮惊艳的粽子,比如说我最近吃到一个很特别,叫上海菜饭粽,就是它那个粽子做得很像菜饭,你知道虽然它是用糯米,但它实际上是用菜饭的那样去做出来,那里面包什么呢?然后它里头就是菜饭那个菜,然后还有一点点虾米,然后那个虾米会带出那个香气,就整个吃起来很清香。

卢秀芳:所以也是一个“3D菜饭”?

谢寒冰:对,我觉得挺好的,那个吃起来感觉味道非常非常特别。还有东坡肉粽,它里头包东坡肉,我觉得其实也挺不错的。然后还有一个水晶粽,我觉得也挺好吃的,那个水晶粽吃起来就QQ(弹牙)的。所以我觉得,虽然跟着时代演进会一直变化,但是我觉得我们做人还蛮幸福,就是每年都可以尝到不一样的粽子,其实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卢秀芳:所以寒冰对于各式各样新口味,你接受度也很高嘛?

谢寒冰:对,我其实蛮喜欢吃新的东西。

卢秀芳:那滢筑呢?但通常像我们这个年龄层还是会有一些情结,比方说湖州粽,我们都会有一些情结,对不对?像滢筑,你呢?

王滢筑:其实我对于新颖的,新颖的粽子接受度,反而比较没有那么的高。

卢秀芳:那你喜欢吃什么粽子?

王滢筑:我比较喜欢吃北部粽跟南部粽,比较传统一点的口味。

卢秀芳:你是北部人吧?

王滢筑:对,我是北部人。

卢秀芳:但是南部粽你也喜欢?

王滢筑:我也喜欢。因为我奶奶以前是在嘉义的地方,我小时候是吃南部粽长大的,然后后来到北部工作以后,才渐渐习惯北部粽的口感。

卢秀芳:这两种粽子,各有哪些地方吸引你?

王滢筑:南部粽的话,吃起来是让我觉得是在吃故乡的味道,那北部粽呢,它就像刚刚主持人所讲的,它就像油饭,口感粒粒分明。

卢秀芳:那每年吃粽子对你来讲,代表着什么?一定要吃粽子吗?这个时候?

王滢筑:这个时候我觉得一定要吃粽子,是因为奶奶从小就会告诉我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一个习俗,我们绝对不能把这个习俗给落掉去。譬如像过年渐渐失去年味的意思一样,就是我们要把那个节日好好地过好,才会让大家有那个继(承),就会让小孩子承接我们传统的习俗。

卢秀芳:那除了吃粽子,家里还会包粽子吗?

王滢筑:这个我称它为失传的技艺,以前奶奶都会从(准备)叶子,清洗叶子一直到煮那个米,到备料甚至到用木柴去烧火来煮粽子,然后让我们吃到满满的家乡味。可是现在因为随着长辈年迈了,所以我们现在就以买粽子的居多。

卢秀芳:所以奶奶那一辈还会自己做,到了爸爸妈妈就用买的了?

王滢筑:是!

卢秀芳:所以好可惜,所以你小时候还好你看过,对不对?

王滢筑:对!

卢秀芳:你知道那很忙吗?光要做粽子大概忙个三四天。

王滢筑:非常的辛苦!

卢秀芳:所以你小时候有帮忙吗?

王滢筑:我帮忙吃。

【短片:台湾地区粽子“南北之争”】

香喷喷的粽子淋上酱汁,撒上一点花生粉,看起来好美味,但在岛内粽子向来就有“南北之争”。

台湾民众: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南部粽。

台湾民众:我喜欢南部粽。

台湾民众:那我比较喜欢南部粽。

记者:为什么呢?

台湾民众:比较香嘛。

台湾民众:(喜欢)北部粽,因为它里面有菜脯,比较会增加口感。

如何区分南北部粽?其实做法就很不同。

台湾民众:北部粽就好像把它(糯米)炒熟了,叶子包一包。

台湾民众:粽叶拨开了之后,北部粽它会分开,但南部粽还是整颗成型的。

岛内的北部粽,其实是将糯米炒香,再包入馅料蒸熟,因此糯米粒粒分明,而南部粽是用生糯米包馅料,用水煮熟,颜色比较白,糯米也比较有嚼劲。

粽子业者:南部粽是用水(煮),北部粽是用蒸的。

岛内粽子的“南北之争”似乎每年都要上演一次。而如今粽子的变革,除了体现在馅料变化上,还将创新吃法延续到蘸酱上,岛内“网红”就摆开各种酱料,直播混搭感受。

直播实况:甜面酱的味道不对,太咸!这太咸,没有我们预期中那个感觉。

草莓奶油酱、椰浆、甚至巧克力酱,都拿来蘸粽子,看似毫不相关的口味,却意外获得民众好评。

试吃民众:好吃耶,巧克力(酱)好好吃哦,巧克力(酱)还蛮有味道的。

记者:所以它不会跟肉粽,就是像椰奶一样冲突吗?

试吃民众:不会,我觉得很融在一起。

试吃民众:椰浆吃起来比较淡,吃起来感觉比较淡,那巧克力(酱)是,我觉得还没有吃过,觉得还蛮特别的。

试吃民众:肉粽的味道(被沙茶)盖过去,因为沙茶(味)好重。

从百变馅料到百变酱料,端午节吃粽子的传统也带来全新的惊喜。

【访谈】

卢秀芳:筱琳从上海嫁到台湾来很多年了嘛,那在台湾你吃过哪些粽子?有没有什么粽子,台湾粽,让你觉得非常惊奇的?

范筱琳:我在台湾吃的粽子,就全部都是家人包的。

卢秀芳:家人包的,你们家现在还都自己包?

范筱琳:对,就是我婆婆,还有就是我阿嬷,就是婆婆的妈妈,她们一起包的。

卢秀芳:到现在都坚持要自己包?

范筱琳:对,了不起,包括今年我婆婆昨天还在跟我讲,她要帮我包个粽子给我吃,那因为我很爱我婆婆给我包的粽子,是因为我婆婆她会帮我用客制化的,因为我经常会把“我要减肥”、“我太胖”就挂在嘴巴(上),所以我婆婆就帮我客制化那么小,就像刚刚天兰老师说的那种小粽子一口一个。

卢秀芳:真好!

范筱琳:然后里面会包,就是比如说是豆沙馅的,或者是赤豆馅的,那这个口味就跟,(因为)我上海人嘛,那就跟上海的差不多,口味很像这样。然后我吃的,在台湾吃的第一颗粽子是阿嬷包的,好像算是台湾的南部粽。它里面就是说就像刚刚大家讲的,里面有很多料,比如说有肉、虾米、萝卜干、干贝之类的。那我当时我就觉得,因为我之前从来没有吃过。

卢秀芳:里面有那么多东西的粽子。

范筱琳:对,我第一次吃的时候,我觉得在吃满汉全席的感觉。

卢秀芳:对。

范筱琳:很丰盛,这是我印象很深,因为这种口味,就是味道完全不一样。

卢秀芳:但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吃台湾粽子的同时,会不会也好想念上海粽子?

范筱琳:会,我因为从小吃的全都是嘉兴粽。嘉兴有一个叫做蛋黄肉粽,那个是我超爱的,里面就是蛋黄跟肉。对, 因为它就是比较纯粹,但是它口味会比台湾的稍微重一点。

卢秀芳:它的米是用什么做法?

范筱琳:它的米应该是跟台湾差不多吧,因为我自己不会煮。

卢秀芳:算是北部粽的概念吗?

范筱琳:对!

卢秀芳:还是南部粽?

范筱琳:应该算是北部粽的概念,然后它是长条形的嘛。对,然后口味比较偏重一点,里面的肉非常的鲜,也是有点肥肉,然后蛋黄是整一颗的,然后我就很爱这个。

卢秀芳:那上海的美食也是日新月异,听过(有)什么芋泥粽、抹茶粽。我就想问一下秦忆还有上海的美食博主孙膑,那这两年还有哪些新口味的粽子诞生?

秦忆:其实刚刚秀芳姐说到抹茶粽,我之前我记得,我就吃过抹茶粽。吃之前我是想这是什么味道?吃了之后觉得其实也还好,它是白米然后就是当中有放了点抹茶,其实还蛮清香的。我不知道你注意(到)最近几年,除了你今天带来比较有特色的地方的粽子,有没有一些新奇口味的粽子?

孙膑:新奇口味粽子,我前一段时间吃了一个米其林餐厅的两位年轻的厨师,他们推出的一些粽子,他们做了鸡肉笋干粽,还有一个是辣味牛肉粽,它辣味牛肉(粽),他就是把花椒,把它抹碎了,就是拌在米里面。对,所以吃上去的口感,它就是有这种微微的辣,微微的麻,对,这个口感。还有一个就是也有餐厅,他(厨师)会把鳕鱼,就银鳕鱼把它做成,做到粽子里面。

卢秀芳:它是一整块吗?还是?

孙膑:是一整块,对。一整块包在粽子里面,还有我们比较有名的就是烤鸭餐厅,他们因为是做烤鸭出名的,他们把烤鸭做到粽子里面,对。还有一家餐厅也是米其林推荐餐厅,因为他们的餐厅就是会做很多的松露的产品,他们有松露鸡、有松露的月饼,那时候还会做松露的香肠,这次他们就把松露做成粽子里面,就是它的五花肉,是松露口味的粽子。

秦忆:我是在想其实从小时候来讲,我们基本上只有在端午节的时候,才会想到去吃粽子嘛。

孙膑:是的。

秦忆:平时待在家里也不会包,那时候也不会去买,但有没有发现,现在我经常看到有一些下午茶的一些套餐里面,其实它就有刚才台湾嘉宾说的这些小粽子,然后它里面会放一些比较符合下午茶口味的一些馅。

孙膑:甜粽。

秦忆:比如说,对,比如说像柠檬芝士,然后还有一些就是其他的一些甜的这样的,你会觉得是在蛋糕里面才会有的这样的一些馅料在里面,这是一种就是把它作为下午茶的一个内容了。那还有一种的话,就是主打这种新奇口味的。你知道现在上海人其实还蛮爱吃螺蛳粉的,所以好像也有螺蛳粉粽子,虽然我是没有吃过,我也不是很想闻,但是好像也卖得不错。就是你觉得现在的这样的粽子的一些演变,它其实并不只是在端午节才吃了,平时也成了大家的一个日常的消费点心,你怎么看这样的一种演变?

孙膑:你说到演变的话,其实我们都知道,我们要从粽子的历史来说,我们粽子其实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然后最早其实我们的粽子,它是没有任何口味的,对。是我们把黍米和菰叶一块做成的,菰叶就是我们茭白的一个前身,那时候它其实是作为一种祭祀的产品,那么到了有甜味的时候,我们粽子其实在唐宋的时期开始就是有甜味的加入,那甜味的加入也就是一些的果干的一些东西的加入。我们知道那时候的生活条件好了,我们喜欢把这些甜的东西给加入到里面去,那再到后来的时候,明清的时候开始有咸粽的出现,然后各式各样的东西进去。所以说这个演变,其实还是根据生活习惯的不同,还有可能我们的产物,它变化。就比方说我们以前的粽子也不叫粽子,我们叫黍角,黍角。对,我们叫黍角。然后到了唐代的时候,我们才开始从黍米变成了糯米,所以可能是从气候的变化,我们农作物的变化,才开始了有一点点的变化,我们肯定对生活水平的变化了以后,我们有一些粽子的改变。那么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知道,我们很多人知道粽子其实还是有种纪念的意义,就是在屈原(投江)的时候,我们纪念屈原,所以我们就变成了吃粽子,那么从我们粽子的,从我们粽子的祭祀到纪念,然后再到现在的民俗,所以它其实是一点点地演变、变化过来的。

秦忆:那你觉得现在有人把粽子就当平时吃的小零嘴、小甜食、小点心,你觉得这是?你怎么看?因为我总是觉得是还是糯米的东西嘛,可能吃多了也对自己的消化各方面(有影响)。

孙膑:但其实如果你说是糯米的这些粽子,它可能还是比较接近于这个时期的,因为当时粽子的出现,它其实还(是为了)祭祀,它是祭祀我们丰收了,我们要敬畏天,是对老天的敬畏,所以我们才会去做粽子。那现在很多的粽子,你如果说是这种甜粽,它更多的时候,它不是用糯米做的,它只是做成粽子的那个形状。对,做成粽子的样子,然后它也是去应景,那你要说要做到下午茶的话,它肯定也是要应景,那现在说粽子好像平时也能吃到,但是吃的人会少,不会很多,但他可以说我解解馋了,我想到要吃了,可能我还是能够买到,因为现在毕竟发达了嘛。

秦忆:其实你刚刚也说到,就是有很多餐厅,它也在尝试把粽子融合到它自己的菜系里面。我这边举一些例子,我是没有吃过,但是我有看到说有一些餐厅,它在做创新跨界的时候推出什么?椰浆配椰子口味的粽子,然后还有就是专门用来搭配咖啡的这种香草口味的粽子,还有就像你刚刚说的,其实很多时候糯米也被换掉了,它并不是糯米了。那你觉得这样的一种融合创新的这种道路,你觉得能够走得长远吗?

孙膑:应该说,它肯定是会走长远的。因为就像我们刚刚说了,我们粽子的一个发展历史过程过来,其实它就是一点一点过来,其实也有很多的是融合。那你刚刚说的这些口味,其实还有很多的是品牌,它是国际化的品牌,进入到我们中国市场,它没有中国的、没有中国的一些文化底蕴,所以它是要有一些新的东西融入到里面,然后让我们的中国市场的人能够更接受。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他不像我们这个年龄上去的这些人,他们对新奇的东西更能够接受,还是很愿意去尝试。对,还是愿意能够去接受。那么很多的品牌,它为了自身的文化品牌发展,它肯定是要有一些新的东西让你去了解,对不对?那么年轻人就特别地能够接受,就反而可以让你记住这个品牌,对的。 就对于我们这些年龄比较年长的,他可能对这些的味道,他会比较根深蒂固。

秦忆:执着。

孙膑:比较执着,对,他不太容易去改变,那么我们的东西要把它延续下去,那肯定是要新的人,他要去接受这些东西,所以说这个东西,它一定是会慢慢地成长。

秦忆:刚刚我们聊了很多各式各样的新的口味的粽子,我想问问台湾演播室的嘉宾,你们能不能接受这样的口味?比如说刚刚说到螺蛳粉粽子,大家觉得自己会去尝试一下吗?秀芳姐。

卢秀芳:好 我要先问一下天兰老师,因为天兰老师吃美食的机会特多,有没有什么粽子让你惊喜或者惊吓呢?

胡天兰:惊喜的是,只要看到那个野姜花的粽子,我就很喜欢。那我们说到这个粽叶,刚刚对岸也讲了,他们有很多种的粽叶,在台湾最常见的就是麻竹的叶子,然后还有桂竹的叶子,那然后做广东的裹蒸粽的时候,就一定会有荷叶。然后客家人很聪明,他把野姜花的叶子也是一样把它洗了,然后煮了拿来包粽子,然后野姜花的叶子有一种特殊的气味,然后他还把野姜花的根,把它就是晒干磨成粉,拿来当成味精一样,把它调在那个草的,那个粽米里面,所以那个野姜花叶包的粽子里面,又有野姜花粉的调味。所以那个粽子里面那种微微淡淡的,好像你觉得是什么香气,其实它来自于那种天然的花香气,那我也非常喜欢月桃叶包的粽子。那讲到北部粽、南部粽,南部他们都是很喜欢用大片的月桃叶来包粽子,月桃叶的气味很妙,当你一打开那个粽子的时候,就先闻到它的那个粽叶跟一般的叶子不一样,它的叶子感觉好像就有点南洋,比较辛辣的气味。可是那个因为它的那种味道很浓,所以那个粽子,不管你是南部粽、北部粽,你那个米就是蒸过的那个米,透过它的那个香气,就感觉一点都不油腻。那(受到)惊吓的粽子是多年前我在帮报社评比的时候,有一个粽子,它居然说是面包粽,粽叶打开,那面包皮都塌下去了,我们几个人就说,这是来整评审的吗?看了都不想吃,不知道什么东西。

卢秀芳:他想用面包做个粽子?

胡天兰:对,你说那个面包包在叶子里面蒸了以后,塌在那边一堆,那个长相真的是毫无胃口。所以有时候创意粽就是这个样子,你如果创意过度的时候,其实真的是不是惊喜就是惊吓。

卢秀芳:好,我们看到端午节之后是中秋节,这两个节日都有代表的食物,中秋节是月饼嘛,端午节就是粽子,但两个真的不太一样,因为平常你不太会,你不会去买月饼来吃,除了中秋节也看不到月饼,但粽子在台湾一年四季,它可以说是成为一个家常食物。台湾有好多家老字号的粽子店,从南到北都有,它是一年365天都是开店的。那平常不是端午节的时候,大家也都会去吃个粽子,比方说台南府城粽很有名,台北也有自己的粽子店,所以这就是粽子已经走进了日常,成为大家普遍的一个美食,并不限于节日。当然到了节日之后,它就大放飞了,各式各样的口味“百家争鸣”,所以天兰老师,你怎么看待?现在这种两岸的各式各样的创新粽,你会担心那个老问题吗?就是说它可能遮盖掉了传统口味的一些风采。

胡天兰:我是觉得这个问题我不担心,因为父母的口味跟饮食的习惯,还是会影响到子女或者是子孙,所以说可是你要知道,要刺激市场消费的时候,因为年轻人其实是消费主流,所以年轻人他会去买的东西,其实有时候还是他的家长在决定的,他自己可以稍微去买点,像我们这一种,就是你刚刚说的创意的这种什么冰心粽,有没有?

卢秀芳:对,你还没跟我们介绍一下。

胡天兰:这个冰心粽,那个就是我们刚刚说的,刚刚寒冰说他有吃到的,看起来透明的 QQ(弹牙)的。

卢秀芳:这是要放到冰箱里对吧,吃冰的?

胡天兰:对,它要放在冰箱里,其实我觉得它是以甜点居多,可是在我们传统端午节的粽子是主食,它是主食,所以这种东西,你不可能把它当成主食,吃了你会觉得消化很不舒服。但是你在喝茶聊天看电视的时候,甚至于你在玩游戏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它很有趣,所以我一点都不担心传统的口味会被取代。因为我觉得它是有不可被取代的那个因素,就像你看台湾很好玩,台湾我们地方就这么点大,大家在那边争议,南部粽笑北部粽。你看你那个东西就是吃油饭,多了一个叶子而已,可是他没有想到一件事,你去说人家多了一个叶子,包了那一层叶子,多了那个手工,那个叶子是刷过,再用水煮过,水煮过的叶子散发出来的气味,把那个粽米包隔了,它就跟油饭是不一样的。它会把一些油气,会把它消散掉,那你说南部的粽子,它跟湖州粽子是一样的烹调方式,你只要加热的方式是对的,把它一样放在水里面,它那一种米糯糯的感觉,那个感觉也是很特别的,所以南北之间没有谁对与谁不对,只是大家习惯了吃什么口味,它就是最好吃的。

卢秀芳:南部粽、北部粽,两个都是经典,无法被取代。尤其像北部粽,我觉得它究竟还是跟油饭不太一样,对不对?包括里面的馅料也特别多。那寒冰,你呢?对于现在的一些,我们看到这个,比方什么抹茶粽、螺蛳粉粽,然后各式各样的新奇口味,你平常,当然别人送一定会吃嘛,你会去主动会去买,会去尝鲜吗?

谢寒冰:其实我会,因为。

卢秀芳:“好奇宝宝”。

谢寒冰:因为其实我蛮好奇的,所以我每次看到,比如说像我很喜欢吃卤肉饭,我只要走到路上,看到我没吃过的卤肉饭,我就想去试试看,“卤肉饭控”。但是我也必须说“踩到地雷”的机率非常高。

卢秀芳:是吗?

谢寒冰:大概八成以上都会“踩到地雷”,所以这个是很冒险的举动,这个我有练过,大家不要学习。那至于说这种奇怪的粽子,其实我吃过不少,像抹茶粽我就吃过,螺蛳粉(粽)我还没吃过,我有机会我会试试看。然后我还吃过榴莲粽,对,榴莲粽其实也是甜点吧,其实还好啦,我觉得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甜),喜欢吃榴莲的人会喜欢,对。其实我觉得,你只要不讨厌那个气味,其实就还好。然后像鳗鱼粽,我觉得其实还不错。像鳗鱼粽我觉得还蛮搭,蛮好吃的。但是有一个我就觉得怪怪的就是皮蛋粽,就是里头包皮蛋,奇怪,我以为它很搭,可是吃起来就怎么都觉得有点怪怪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是不是它料理的方式不同还是怎么样。所以我觉得其实,我吃过最奇怪的一个应该是冬虫夏草粽,因为他们,大家讲究养生嘛,然后我以为冬虫夏草里头,它大概会包肉或什么,结果它没有, 就是素的,纯素的。

卢秀芳:里头就冬虫夏草,是吗?

谢寒冰:所以就吃起来,有点好像有点中药味的那种味道,就你也不能说难吃,就是跟心中期待的东西是不太一样的东西。所以我是觉得就是,当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这样去勇于尝试各种不同的东西,但我觉得有的时候就是当一些创新的发明,只要它能够禁得起时代的考验,禁得起大众口味的考验的话,我认为它未来是会继续生存,也许会变成一个当地的名产也不一定。

卢秀芳:端午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当然除了吃之外呢,它有很多的其它独特的一些文化上的流传,我问一下天兰老师,因为像我小时候住眷村,那家家户户有的家来自四川,那个家来自山东等等,每一家都不太一样。我就印象很深刻有一户人家长辈,他们家的粽子就很特别,就是糯米里面加几颗红枣,没有别的就只有红枣,所以小时候我印象非常深刻。那他们家的爸爸还除了这个粽都不吃别的粽子,那小朋友都不喜欢,但他们家就是坚持包这个粽子,它有什么样的来历吗?

胡天兰:我必须要说,秀芳可能小的时候,没有去问那一家人那个包红枣的粽子,我小时候只知道吃,是你们山东人喜欢那样吃的,老实说山东人他们吃粽子,他们是喜欢吃白米粽、甜粽,就是里面刚刚(说的)放红枣,要不然就是白米,直接去沾那个面糖,那个时候只有过节的时候才会去用红枣,因为以前红枣其实是蛮贵的。

卢秀芳:对,所以小时候我到他们家,我都只把红枣挖出来吃掉。还有从粽子当中可以看得出哪些两岸的共同习俗?

胡天兰:刚刚我们听到对岸说,他们做烤鸭粽,其实在台湾也有人做烤鸭粽,可是我们现在除了烤鸭粽之外,还会加入西方元素,做出那种什么油封鸭腿粽,那我在想说这种互相会交流的情况之下,搞不好对岸很快也会产生像油封鸭腿这样的粽子。那因为我们很喜欢吃从对岸流传过来的麻辣锅,所以你看现在台湾的麻辣锅里面,还有用到麻辣酱,尤其它可能会在做“牛三宝”,因为我们在吃麻辣锅的时候,最重要是牛肉嘛,所以什么牛肚、牛筋、牛肉,加点麻辣酱,你在吃那个粽子时候,好像觉得好像我也在吃麻辣锅,只是少了那个烫的动作而已,所以我觉得这个是蛮有趣的,无形当中对岸的一些饮食上面吸引我们的口味,就可能融入到我们的节庆食品里面去。但我在想不知道他们有一天会不会也像我们一样,会把剥皮辣椒也放进粽子里面去,剥皮辣椒是很多嗜辣的人会喜欢的东西,那大家会觉得把它放在做剥皮辣椒包子、剥皮辣椒饺子、水饺这种面食,感觉比较自然,可是台湾现在已经有做到剥皮辣椒的粽子,而且台湾现在的很多粽子里面都已经加入。这几年大家很喜欢吃麻辣的时候,不是只有吃红的花椒,还加入了青花椒,因为青花椒的气味比红花椒更麻、更浓,所以你那个粽叶一打开的时候,即使你把那个粽子里面的馅都吃掉了,那个粽米里面都有青花椒的味道。所以我觉得,就是说默默地它就会互相地交流、影响,目前很多(做)粽子的那些饭店,厂商都会加入做青花椒口味,我觉得蛮有趣的。

卢秀芳:好,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之外,当然还有其他习俗,我们台湾常见的就是划龙舟,还有在正午的时候要立蛋,那我就问一下筱琳,在大陆还有哪些习俗?

范筱琳:我记得小时候除了划龙舟,还有做那种香包,对,对,做香包,但是现在就是大家也会做,但就是一个给小朋友玩的,他不会真的去挂或怎么样,还有一个就是用艾草挂在那个门上,好像作为一个什么避邪。

卢秀芳:驱虫、避邪。

范筱琳:对,(是)这个作用。

卢秀芳:对,所以大家有共同的感觉:工商业社会真的是这些习俗越来越淡,就剩下了个“吃”永远不会退流行,大家也觉得好怀念。



编辑: 张博忺
责编: 姚乐
关键词: 双城记端午两岸粽意浓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1:04
跨年夜节目提前泄露 四评委相约北外滩
番茄鱼16小时前
40:00
2024年12月28日《双城记》:双城好朋友
1天前
00:09
印度女医生自杀 手掌写遗书控诉警官多次性侵
时讯3天前
00:54
阿庆爷叔看不懂了,足球比赛比的不是球
番茄鱼3天前
00:35
上海一景区招人扮演“野人”?景区回应:假的,别上当!
时讯2025/10/24
00:08
中方回应欧盟制裁中国大型石油企业:坚决反对!
时讯2025/10/23
00:09
梨泰院踩踏调查公布 与尹锡悦搬出青瓦台有关
时讯2025/10/23
00:17
郑丽文细数“九二共识”优点:民进党不肯面对现实
时讯2025/10/22
00:31
特朗普称中国不想对台湾发动“进攻”国台办回应
权威发布2025/10/22
00:10
50万交保!陈柏霖、修杰楷走出警局态度不同
时讯2025/10/22
00:07
大学生在柬被虐待身亡 韩官员将其骨灰盒接回国
时讯2025/10/21
00:29
非机动车闯红灯 “鬼探头”撞车警方判定无争议
看呀STV2025/10/21
06:27
看4K看东方:锚定“四全”目标 SMG迈向超高清时代
子午观潮2025/09/27
01:07
两个10亿!我国电视大屏和网络视听用户都超10亿
权威发布2025/09/25
01:05
人民的窑口,老百姓的生活
时讯2025/09/24
03:38
《一饭封神》之后:人均2000的餐厅在“突围”
看呀STV2025/09/21
01:36
加沙失联母亲发来平安信息,视频记录逃难之路
环球交叉点2025/09/19
多地公布今年七夕结婚登记数据 上海七夕结婚登记量创近十年新高
时讯2025/08/30
00:22
80集文献纪录片《正义之战》广东卫视全国首播
时讯2025/08/29
00:12
小据场丨人均十本 青年垫底 上海平均阅读水平你达到了吗?
时讯2025/08/13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