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2024年12月28日《双城记》:双城好朋友

2025-10-28 01:59:24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中国广播电视大奖·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奖

2024年度新闻栏目参评作品推荐表

栏目名称

《双城记》

创办日期

2009年3月28日

播出周期

周播

播出单位及

频率/频道

上海广播电视台

东方卫视

制作单位

上海广播电视台

体裁

电视新闻栏目

初评单位

上海市广播电视局

语种

汉语普通话

主创人员

安乐、孙悦、张慧斌、贺璟岚

作品链接和二维码

https://www.kankanews.com/program/8oPlQarwvp9/2024-06-08

https://www.kankanews.com/program/8oPlQarwvp9/2024-12-28

传

播

数

据

新媒体传播

平台网址

1

https://www.kankanews.com/program/8oPlQarwvp9/2024-06-08

2

https://www.kankanews.com/program/8oPlQarwvp9/2024-12-28

3

阅读量

2024年6月8日:439

2024年12月28日:1032

转发量

无此功能

点赞数

无此功能

收视率

2024年6月8日:

cvb全国收视率0.084%;

2024年12月28日:

cvb全国收视率0.148%。

收视人次

2024年6月8日:

触达89.8万人;

2024年12月28日:

触达183.9万人。

参评栏目简介

2024年是《双城记》开播十五周年,节目不仅是岛内首档,也是迄今唯一在台湾本地频道常规化播出的大陆节目,更成为两岸媒体合作创新典范,也是两岸民众增进交流和了解的重要平台。

节目还注重打造多元化平台,强化品牌效应,扩大对台宣传效果。《双城电视季》通过系列活动及展播,向两岸民众介绍最真实的民生百态。《两岸青年论坛》已在上海、台北、高雄等地举办逾十场,搭起两岸青年互动交流平台。最近还在香港成功举办,借助香港“互联互通”优势,面向更广大的海外华人群体,扩大外宣品牌活动的影响力。

面对全媒体新时代,《双城记》也不断向外延伸,与岛内新媒体平台合作,创新手段向岛内民众传播大陆正能量资讯及政策,增进了解、消除误解。

推荐

理由

2024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一行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两岸同胞从来都是一家人,应该常来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亲。让两岸同胞在交流中交心,在交往中增信,促进心灵契合。”《双城记》节目开播15年来,真正做到了“入岛入心”,架起了两岸民众交流与沟通的桥梁,在点点滴滴中积累双方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彼此的相互认同,促进了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

参评及初评

单位签字盖章

参评单位领导签字: 初评单位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请加盖单位公章) (请加盖单位公章)

参评单位

联系人

安乐

电话

021-22000851

手机

13818288810

电子邮箱

anle@smg.cn

邮 编

200041

地 址

上海市静安区威海路298号

















注:此表附在每件参评栏目前。

《双城记》之“双城好朋友”文稿

【开场白】

李菡:两岸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双城记》十五周年特别企划——“双城电视季系列展播”。我是李菡,我们的展播节目会在东方卫视和台湾中天电视同步播出。

卢秀芳:两岸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卢秀芳,今天大家会发现,我们的棚景跟平常不太一样,这是因为今天是《双城记》特别节目。特别在哪儿呢?今天是我们《双城记》播出十五周年。十五年对于任何一个电视节目来说,都是非常的不容易,特别是像我们《双城记》这样,它是每周上海、台北要同步连线,还要在两岸共同播出,更可以说是独一无二。

李菡:是的,作为一档两岸互动交流的节目,这十五年来我们见证了两岸社会的发展、两岸民众的交流以及两岸关系的变化,讨论的议题也触及到两岸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而邀请的来宾,当然也就涵盖了不同领域的专家。

卢秀芳:所以今天就在两岸的摄影棚当中,我们就请来了《双城记》非常多、重要的几位好朋友,这么多年来他们给了观众很多宝贵的讯息和回忆。那么这集节目当中,我们要跟这几位好朋友,共同来回忆《双城记》过去这么多年来的点点滴滴。那么接下来,我就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在台北的这几位好朋友,他们是资深媒体人许圣梅。

许圣梅:大家好!

卢秀芳:资深媒体人谢寒冰。

谢寒冰:主持人好、大家好!

卢秀芳:艺人宝妈。

宝妈:大家好!

卢秀芳:时事评论员介文汲老师。

介文汲:秀芳好、各位朋友大家好!

卢秀芳:台北市议员李柏毅。

李柏毅:大家好!

李菡:好,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上海演播室的两位嘉宾是评论员方正宇。

方正宇:主持人好、两岸的观众朋友大家好!

李菡:另一位是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劳帼龄。

劳帼龄:主持人好、两岸观众朋友大家好!

【访谈】

卢秀芳:好。今天这集主要就是感谢几位到现场,来到我们《双城记》的好朋友,长期以来对于两岸交流所尽的心力。当然在这里我们要送上一份小小的纪念品,这是我们的制作团队精心制作的一个可爱的奖杯。首先就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我的好朋友许圣梅,她参加过我们《双城记》的录像节目不计其数,影视的、社会的、教育的(题材) ,她都有涉猎。再加上圣梅,大家知道(是)消费高手,所以不管是年轻人的潮流、娱乐、网购、美妆,样样精通,这种珍贵的来宾,我们今天要颁一个什么奖呢?来!

许圣梅:哇!

卢秀芳:“通告一姐奖”,给圣梅真是当之无愧。

许圣梅:谢谢!谢谢!太感动了!

卢秀芳:圣梅,得奖感言。

许圣梅:人生的第一个奖座和奖杯,太开心了!我们刚才讨论说,为什么是牛?这意思是说节目很牛。

卢秀芳:来宾很牛。

许圣梅:节目本身也很牛,今天是十五周年,但是各位,五周年的时候我参加了,我记得当时大家都比出“五”,然后我在当时的活动上,我还特别讲说:“这个节目会继续做十五周年、二十五周年 、三十五周年!”没想到我才说呢,一晃眼就十五周年了。

卢秀芳:真是谢谢圣梅的金口,对。

许圣梅:真的,二十五周年的时候我还会在哦。

卢秀芳:我们知道圣梅常常被我们请来,主要就是因为跟圣梅常常保持年轻开放的心态有关。你看圣梅她会追剧,跟儿子像朋友一样聊天,跟女儿一起追星听演唱会,不管什么世代,她都有深入的了解。我要问一下圣梅,你还记不记得第一次上《双城记》节目,有没有觉得这个节目很特别?

许圣梅:我第一次录像的时候,我觉得非常新奇,是因为它的录像的模式不太一样,因为是两个现场。然后当时,我还记得当时我们录像的时候,这边讲笑话,对方那边,就是可能上海要隔五秒会笑,但是你们笑了。但现在我们这边讲笑话,上海一秒钟会笑,你看这几秒钟的距离是十五年了。然后我记得,当时上这个节目非常开心,是因为我个人觉得,这个节目给了我非常多的养分和知识,我也学到很多,它真的是一个很特别的节目。除了知识的分享、专家的分析之外,我认为它更棒的是搭起了两岸的桥梁,而且两岸在这几年当中变化这么多,但是这个节目当中,真的它充满了温暖、充满了感情、充满了知识、充满了各种专业,所以这个节目太棒了!

卢秀芳:我要特别谢谢圣梅,我们的责任就是把这个桥梁搭得又稳又长。谢谢圣梅之外,大家知道寒冰是另外一位我们《双城记》当中知识层面非常广的《双城记》之友。你知道我的团队叫你什么?

谢寒冰:不知道。

卢秀芳:叫你“百搭冰”,什么议题他都可以讲,很厉害!而且我觉得寒冰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每一题他都言之有物,真的很强。当然这我觉得是奠基于寒冰的生活经验,从小调皮捣蛋,其实长大也差不多,长大换过了几十种工作,然后进到媒体之后,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寒冰对于这个社会有非常多的和非常广的一个了解,所以我觉得“(通告)一姐”之外,来!“(通告)一哥”当之无愧!

谢寒冰:谢谢,谢谢大家。

卢秀芳:好 我要一问下寒冰,寒冰,现在非常多的谈话型节目,什么型态都有。你觉得《双城记》节目和其他的节目型态有哪些不同?参加这个节目的感受是什么?

谢寒冰:我首先必须感慨就是,我最近这十几年来上节目领到的大部分都是传票,人家告我的传票。今天可以领奖,很少见。

卢秀芳:而且是“一哥”(奖)。

谢寒冰:谢谢,我觉得《双城记》给我特别不一样的感觉就是,如果像两岸之间的就是这种谈话评论节目,我其实在其他(媒体)也有上,但是大部分都是一些政治类的或是对两岸之间,就是比较严肃的议题在探讨。这边我觉得范围就非常广,它当然也有触及到一些严肃的议题,但是大部分都是生活化、社会现象的,然后两岸之间互相交流的一些东西,我觉得这样会比较好。因为我一直觉得就是,特别在现在这个状况就是,有的时候就觉得好像彼此之间有点对立、有点僵,那在这种时候,我觉得《双城记》能够用另外一种相对比较轻松,然后用比较生活化的方式,让大家互相去了解,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所以像我上其他节目,有的时候都会比较严肃,甚至好像一直在骂人,可是我在这边,我大部分都,我觉得我好像是搞笑担当,大部分在搞笑。我觉得这种才是比较愉快的,一种做节目的方式。其实说真的,一晃就十五年过去,说真的是弥足珍贵的节目,当然向下一个十五年继续迈进,我相信《双城记》一定可以!

卢秀芳:是的,迈向下一个十五年,寒冰讲的一点都没错。我们在台湾,你看到两岸政治气氛非常的对立、严肃,但是通过我们这个节目,大家可以看到两岸的真实的一个常态:民间的往来,大家和睦相处,然后互相有善意,彼此伸出援助的双手,这才是两岸的真实情况。要谢谢“一哥”和“一姐”对于《双城记》的加持。

谢寒冰:谢谢!

卢秀芳:好,第三位,我们的《双城记》好久不见的宝妈,宝妈,先抱一个。

宝妈:谢谢。

卢秀芳:我们节目团队都超喜欢宝妈,比起“一哥”、“一姐”来讲,宝妈来《双城记》的次数不算是太多,但每一次来,大家都感受到宝妈的温暖,还有在每一个历史时刻,宝妈一定在现场。

宝妈:我都会参与。

卢秀芳:对,让我们最感动的就是宝妈之前说自己算是退休了。

宝妈:我是,我是退休了。

卢秀芳:但是我们这次因为特别节目,我们就邀请宝妈,宝妈是二话不说。

宝妈:我是秒回,因为我人在欧洲,你知道其实当我收到这样子的通告,因为我答应我女儿退休了,我真的应该要退休,然后我给我70岁一个最好的生日礼物,就是我好好地退休。但是因为《双城记》这个节目给予我好多好多不同的力量,就是譬如这么说,因为《双城记》我爱上了上海,我是一个这么爱旅游的人,我一年现在最起码去三次上海。我喜欢人情味,但是因为当你走到每一个城市,你看到的人情味跟我们台湾很相像,你就会更爱这个城市。然后再来就是,其实我一直都希望我们生长在我们台湾,这么安逸的生活,然后跟上海一样,两个城市,我希望我们大家都是相爱。然后大家都可以很开心地过每一天,那是我最期许的一个生活。

卢秀芳:好,跟宝妈聊天,宝妈都会讲到情感、讲到爱等等,我觉得这是宝妈心中的一个中心思想,对于两岸也是如此,所以宝妈就像是我们的家人一样。前两位是“一哥”、“一姐”,你看到这,我们上面写的什么?

宝妈:“常常回家”。

卢秀芳:“常常回家奖”。

宝妈:五周年我在现场。

卢秀芳:对。

宝妈:十五周年我今天又来了,那二十周年我75岁 ,还可以请我吗?

卢秀芳:一定要。

宝妈:我是“家有一老 如有一宝”。


卢秀芳:所以现在你就答应我们了。

宝妈:一定要。

卢秀芳:好!谢谢宝妈!每次都跟我们分享她的温暖。

宝妈:因为我都觉得可以一起工作都是一个缘分,更何况做一个节目这么多年,所以我每次来到中天录像,我都有一种(感觉)觉得我回家了。

卢秀芳:你讲对了!我们的《双城记》团队,我们自己的感觉大家就像是一家人一样,就跟两岸一样。谢谢宝妈!

宝妈:谢谢!

卢秀芳:好,接下来这位《双城记》之友想必两岸的观众非常熟悉,时事评论员介文汲老师,给他的奖杯“百科全书奖”。

介文汲:谢谢!

卢秀芳:好!介老师当之无愧,我们看到圣梅、寒冰,当然都见多识广,介老师又特别不一样,好像他给大家一种,这种士大夫的感觉,温文儒雅然后底蕴深厚,在谈话当中常常是引经据典,所以他给我们的观众的感觉是,好像很有信赖感。介老师你对于大家的评价,你有什么样的看法?还有对于这个节目跟你参加其他节目,又觉得有哪些不同?

介文汲:觉得这个评价对我不太了解。

卢秀芳:不太了解?

介文汲:对,其实我是被环境塑造成这样,故作老成持重状。

卢秀芳:其实你很活泼年轻吗?

介文汲:其实我很喜欢这个节目,这个节目谈的题材很多都是我真正喜欢的一些文化的问题、社会的问题,然后还有两岸的一种比较,这种东西,这些项目真的我很喜欢,从小就喜欢,所以我来到这个节目,我觉得就说,我获得的比我贡献的要多很多。因为也让我去顾及、接触到很多新的题材,因为人在工作中会越走越窄,对不对?我来这个节目,我觉得就让我的人生越来越开阔、更宽敞,所以感觉很舒服。另外一点我觉得就说,在这个比较特别的时期,我们能为两岸的互相了解、两岸的情感的建立,贡献一点绵薄之力,我觉得更是我最大的收获。

卢秀芳:对,我们这个节目《双城记》,台北和上海,台北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上海介老师有一分特别的情感,因为女儿在那里。

介文汲:对,对!

卢秀芳:所以对于这两个城市的连结,你觉得呢?透过这个节目。

介文汲:我觉得我对上海本来就很有兴趣,其实看了很多有关上海的书,而且我们过去这些连续剧或电影里面,很多都是以上海为场景的。因为上海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扮演极重要的角色,所以我一向,我去上海,我都是抱持着很兴奋的心情。我最高兴的就是每次去上海都看到不同的面貌,这个面貌不但是展现上海现代化的一面,我觉得上海的市政当局,还有上海的人民,越来越重视上海的历史和传统。这个是我觉得,我更感觉到高兴的一面,最近我去了黄浦区,我更是觉得很震撼。一个城市有的时候是看得见的东西,你用眼睛看,有些是用其他的感官去感觉的。我觉得在中国这么多城市里面,上海还有它那个气氛,让人兴奋,让人感觉到是最新、最尖端的那个气氛还在,所以我觉得我对上海是很有感情的。

卢秀芳:很有感情啊。好,谢谢介老师!每次在节目当中带给我们非常多有深度的一个评价,谢谢介老师!

介文汲:谢谢!

卢秀芳:好,另外这位《双城记》之友,我们大家选他是本节目的颜值担当。

李柏毅:有冰哥和介老师在,哪轮得到我?真的是。

卢秀芳:但光是颜值担当,这应该是不足够,所以你看到,他不但常对各种社会议题,还有法规制度了如指掌、言之有物,而且是风趣幽默。大家都笑你,明明可以靠脸吃饭,硬要靠才华。柏毅,好,今天这个奖是什么奖?“有颜有脑奖”。

李柏毅:真的,感谢!很久没有人这样称赞我了。

卢秀芳:我也想要有一个。

李柏毅:很久没有拿到这么让我感动的一个名称了,真的!但是我要说,刚刚前面几位来宾都说,来参加《双城记》这个节目很高兴、很轻松,可是我个人有点不同的想法,我来上这节目还蛮紧张的。因为每次看到提纲的时候,前天晚上看到题目的时候,题目都看得懂,问的题好犀利。

卢秀芳:因为它触及的范围很广。

李柏毅:触及的范围很广,所以每次当我拿到提纲完之后,我第一个做法就是,打电话给相关单位,这个内容是什么东西?因为虽然我们比较常接触到很多社会议题,可是很多细节我们没有办法每一个题目、每一个面都顾到,所以在这过程当中,说实话,我也学到很多。原来很多的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或者我不足的地方,可以透过《双城记》的节目来让我了解到,所以我真的是非常感谢这节目,让我获益良多。

卢秀芳:会不会有时候透过这样的一个(节目上的)谈话,好像可以激发一些你工作上的一些灵感,会吗?

李柏毅:这个我只能说相关单位就比较辛苦了,因为《双城记》的题目有时候我都拿回去(在议会上)做质询用。对,因为我从很多题目来(得到启发),去问了更详细之后

,我才发现其实上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因为我们民意代表当然可能会比一般的民众更加接触到广泛的社会议题,但是我们的工作大概就十个字:“生老病死食衣住行育乐”。我们全部的相关的议题,我们都要去接触,但是这些议题真的是太广,也太多了。所以利用很多的(在)节目(上)我们得到的信息,实际上是增加我们的知识,所以我们能够利用很多我们得到的不同讯息,来改正之前不足的地方,因为毕竟我们的专业还是有限。

卢秀芳:而且这个节目我们也得到了很多上海的经验。

李柏毅:没错,没错,因为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看,说实话有的时候会比较狭隘了,更多的经验、更多的看法,可以让我们的一些做法更加的开阔,毕竟能够与不管是两岸接轨、世界接轨,我相信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能够利用这个节目、利用这个机会,不只是学习到,也可以听到更多对岸的不同的想法,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和非常好的一个节目。

卢秀芳:好,谢谢“有颜有脑”的柏毅!

李柏毅:是,加油!因为有颜,所以接下来要去健身房了,对。

卢秀芳:好,我们访问完台北的“双城之友”,我现在要请李菡和上海的“双城之友”聊一聊。

李菡:的确《双城记》的议题,应该说它的触角覆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是获益良多。那同时对我来说,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很多的友谊,所以我们今天要颁出的这个奖杯上面,也是标记着我们对于这些好朋友,对于《双城记》的意义。那首先这个奖项我们要颁给的是正宇,看一下这是“全能选手奖”的一个奖杯,“全能选手”正宇因为在《双城记》当中,其实是两个身份的。一个是律师,所以他在很多的法律相关议题上,给了我们很多专业的见解,另外一方面他是一个评论员。我现在对正宇有360度的了解,就是通过他在我们节目当中,从个人经验出发谈过他的育儿、和亲友的相处,还有网络社群以及数码产品等等很多的领域。首先想问方律师,刚才我提到这两个身份当中,你比较喜欢哪一个?

方正宇:刚才您提供了选项A和选项B,那我的选择是C,就是相比律师、相比评论员来说,我更喜欢的一个身份是家长,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就在两年前有一期节目,当时因为是(雷)小雪主持的,是这样的,正好在谈那个教育话题,然后中间有一段小雪突然提到说:“我们都知道正宇是一个非常好的爸爸”,我觉得受宠若惊。然后过一会儿对岸秀芳姐那里也说:“正宇是一个模范父亲”。听到这两段话以后,我觉得我的人生可能有史以来第一次获得这么高的评价。然后这期节目播出以后,我马上截了图回去跟我太太讲:“你看两岸这么优秀的主持人都给了我这么高的评价,是不是就意味着我可以骄傲和松懈一下了?”

李菡:但是这个评价难道不应该是来自你的儿子吗?

方正宇:不,这个可能是旁观者清,孩子肯定觉得,你父亲可能管得太严,他感觉不到。那么由此我们进一步就像您说到的,我们其实谈的话题很多,刚才非常感谢给我这个奖,叫“全能选手奖”,其实我的理解并不是我个人全能,而是说我们这个节目,它所涉及的话题是全方位、多元化的。有些时候可能需要一个律师去评价法律问题,有些时候需要有一个评论员来进行解析,还有一些时候是需要一个家长,那非常荣幸的是,正好是这几个角色由我来轮流“扮演”。那对我来说,一方面我当然是有很多表达,另外一方面,我坐在这个位子上,很多时候其实我在听对岸嘉宾的各种真知灼见,包括妙趣横生的这些话语的时候,我觉得其实也是一个全方位的享受,所以我就非常感谢,能够让我坐在这个位子上,既是自己的表达,也是能够听到更多的声音。

李菡:没有经过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所以我想问我们哪一期的议题触动到你,给你带来更多的反思?

方正宇:如果说到是哪一期议题的话,我觉得印象很深刻的是,我们好几次都提到了一个电信诈骗的问题。就是我自己觉得做那两期节目,因为有些节目,我们可能是分析问题如何如何,做那两期节目,一方面我自己很用心,我也能感觉到对岸嘉宾很用心,为什么?我们不仅仅是分析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通过我们这个节目,让看到我们的这些观众意识到有这样一些骗局,我们能多听到一些来自于嘉宾、来自于主持人的介绍,就可能帮助更多的人避免受骗上当。所以我觉得我们节目还具有这样一种守护善良的特殊作用。

李菡:这期节目我看到你在朋友圈其实也做了一个分享,其实我们的节目也是推动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接下来我要颁这个奖是送给我们的劳教授的,叫做“(编导)挚爱奖”,劳老师。

劳帼龄:谢谢!谢谢!

李菡:劳老师其实加入我们《双城记》的时间并不是特别的久,但是出镜的频率很高,然后特别感谢您对我们节目的支持,为什么要把它颁成是“(编导)挚爱奖”?编导说首先您是编导的挚爱,因为您不仅很配合他们的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会时不时地给我们提供一些灵感,然后比如说之前我们做的养老系列,其实就是劳老师给我们的启发,而且节目播出之后获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当时也是出乎您的意料之外吗?

劳帼龄:确实的。其实说实话,拿这个奖,我自己都觉得挺意外的,因为刚刚我们两岸的嘉宾,包括方律师这边都在说,好多都是伴随着节目十五年走过来的。我刚刚就在想就是说,和所有的这些嘉宾前辈比,其实我是今年刚刚加入节目的新人。十五年的时间,然后我如果数一数的话,差不多小学、中学,应该是大学都快要毕业了,所以那边是大学毕业生,我这边是刚刚小学生,才刚刚踏进这个节目的课堂。但是看到“挚爱”这几个字的话,说实话我心里是觉得,就像这节目给到我们说,你心中是会有一种暖意涌过的,所以其实也借这边我想说,感谢我们节目组!感谢我们编导的厚爱!我后边是要努力把这份挚爱传递给我们节目,也传递给我们两岸的朋友们。

李菡:您觉得在《双城记》节目录制的过程当中,和您做其他节目有什么不太一样的地方?

劳帼龄:平常也会去上一些其他的节目,但是更多扮演的,或许是在新闻里头对着某一个事件的评论,或者有的时候,它是一些专门的访谈,就像刚刚方律师在这边所说的,他是一个专业人士出来,我也是的。在大部分的节目里头,我是从一个专业的角度,我去做评估。那在这类评论当中的话,有的时候自己都跟自己开个小玩笑说,你得稍微有一点点端着的,你是端着在讲我的专业视角看过来,这件事情到底如何的。但是来到《双城记》节目之后,我发现说我不用端着,我可以很放松地参与我们两岸的这些交流,那么在这交流过程当中,我可以把我对于专业的见解,我把它通过我们两岸的交流,我们把它陈述出来。那更多的时候,有时候我不用说站到一个很高的地方一本正经去看,我们是从一些小的切口进入,看上去是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也可能是一个小故事,但是它能辐射出来的是我们从生活面、从社会面当中,然后看到的是一个更大的一个视野,所以从这点上来讲,回到我当时说,我敢斗胆把养老那个话题接过来的时候,我当时其实是跟自己说了这么一句,我说在看这话题的时候上来的第一个感觉,我不是这个领域的研究者,但是回来想想自己的身份,你对外站在课堂上,你是一个老师,在各种各样的研讨会上,你说我是一个研究者,但是回来如果回到家里,回到其他地方,我会是说,我可能站在老公面前说,我是他的妻子,站在儿子面前说,我是你妈妈,但是还有更多的时候,站在父母面前说,我是他们的女儿,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讲说,我们到了一定的年龄,我们面对父母逐渐地变老,其实我们养老或者说关爱老年人这个话题,其实不是说离开我们很远很远,它会走入到我们每个人的旁边。也因为节目,我后边意想不到的是说,好多好多人是直接给我发来信息,还有的人还(在收看)当中还打了我电话,大家留下的信息是怎样?尤其是看到有些是上海的相关部门的领导,他们告诉我说,今天早上他妈妈看了节目,说你一定要告诉这位劳老师,包括和我们的电视台讲,这个(类型的)节目要多做。因为大家就是说,从这里看到了,平时可能更多大家觉得说,只是老年人的,有些是到了我们重阳节的时候,引起大家关心的,而是要一年的365天,从他们的身上看到的是一种亲情,看到的是一种关爱。所以他们觉得说,节目给了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切入点,也同时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从我的视角说,看到我们之间的相应的亲情,也看到我们包括友情,以及我们刚刚一直在说,两岸之间,我们互相之间的这种亲情。

李菡:我觉得劳老师其实虽然来我们节目时间比较短,但是她总结得非常的准确,因为我们这节目不只是一个专业知识的分享,更多的是我们生活智慧和生活经验的相互借鉴。其实要提到《双城记》(选题中)的智慧的话,我很想问问圣梅,因为参加了这么久的《双城记》,你会觉得《双城记》这些年来在我们的选题的趋势上有什么样的变化?是不是也能够体现出整个社会和大环境的一些变化?

许圣梅:的确,这十五年来我有很深的感触,是因为刚刚各位来宾都分享我们非常喜欢这个节目,是因为它(虽然)同一个议题,但是它的面向更专业,而且更温暖。然后这几年我发现《双城记》探讨过蛮多是去关切青少年问题,包括青少年在校园的霸凌问题,或者是青年就业的问题。甚至于有一次的节目还特别聊到了追星的这个事情,可能一般的节目讨论的追星会比较是表面式的,或比较“烟花”式的,但是在《双城记》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我们是从各个面向(去探讨),甚至从这些青少年、这些“粉丝”的心态去了解他的追星行为。所以我要谢谢《双城记》是因为我记得那一集的节目,我特别聊到我的女儿实在太喜欢张艺兴了。就这么一句话,然后大陆的网友“粉丝”就把那一集《双城记》节目(链接),就直接贴到张艺兴的“粉丝页”上去了,然后我的女儿这几年都跟好多的张艺兴的“粉丝”变成好朋友。所以各位,《双城记》不仅仅,我们刚刚提到是两岸桥梁,也是两岸年轻人的桥梁,他们现在交流得非常热络。

卢秀芳:好,我也想请教一下在上海的正宇,在节目当中你常跟台北这边的来宾进行隔空交流,有时候甚至是台湾的同行,会不会给你带来什么样不一样的认识或是体验?你觉得两岸这种互动交流,它的重要性在哪里?

方正宇:其实包括我们节目,还有我们生活中、我平时业务上,也有很多来自台湾的朋友、台湾的客户。我这些年的总结,我觉得六个字就是“存小异 求大同”,“小异”什么地方?就是我们会发现我们有一些语言习惯,有一些细微的差别,甚至同一个事物、同一个物件,我们可能有不同的说法,这是“小异”。但是更进一步如果深入探讨,会发现大家的想法其实非常接近。我举一个例子,我们以前做过一期节目,就是关于台湾叫做“博爱座”,我们这里叫“爱心专座”,那么名称可能是有所不同,制度上可能也有些细微的差别,但是大家探讨的时候会发现遇到的问题很相似。在道德上,舆论层面的一些考量,其实大家马上就能实现一个很好的沟通,包括那天还有个很有趣的一个场景是什么呢?我说我的习惯,我自己的习惯就是,如果我发现是一个爱心专座的话,我自己不会坐,哪怕空着我也不去坐,然后对岸很多女嘉宾持不同的观点,唯独什么呢?那一期我记得是寒冰,寒冰说“我和方律师是一样的,我也是肯定不去坐的。”我当时内心的想法,我就发现两岸的直男都是差不多的,直男都是类似的想法。我感觉是什么呢?就是在这个求同存异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积极的反馈、更多的鼓励,那么能够帮助两岸实现更好的交流。

李菡:接下来我就来问问,和我们的方律师惺惺相惜的“直男代表”寒冰,你觉得过去的十五年当中,两岸各自经历了什么样的转变?

谢寒冰:其实我必须讲,这十五年改变真的还非常非常的大,因为我记得十五年前,也不只是《双城记》这边,当时我跟大陆一些地方接触的时候,会觉得大陆在做节目的时候,会相对比较严肃、比较保守,好像认为一些就是生活性的问题、社会性的问题,或者轻松一点的问题,大家比较不会那么容易去谈到。可是经过这十五年,我觉得慢慢慢慢转变了,我们开始会去聊年轻人的想法,还会去聊长(期)照(护),还会去聊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现象,互联网上面大家流行在追逐的一些东西,甚至每年的代表字、关键字、流行语,这些东西我们都会去谈。我觉得经过这些谈论之后,特别是有看这些节目的人,你会慢慢就觉得说,表面上好像,两岸当然各自有各自的差异,可是实际上你会发觉差异基本上是越来越小,彼此的语言也几乎都是共通的,流行语也都是共通的,大家想法都是非常非常类似。就好像我跟方律师一样,我们在很多时候,其实想法基本上就是一样的,大家其实根本没有这么大的隔阂,也不像我们自己想象中,好像隔了一个台湾海峡,大家想法会天差地远一样。我觉得我们大家都是中国人,“两岸一家亲”,本来我们就是有共同想法的这样一个人。所以我真的很希望,不管台湾也好、大陆也好,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多看看《双城记》这样的节目,我觉得如果两岸之间更多这样的互动的话,我觉得我们的对立、我们之间彼此的误解就可以消弭,这样对两岸都是很好的发展。

卢秀芳:我们这个《双城记》(节目)是2009年开播,那么当时的两岸关系非常好,创造了很多交流机制,所以我们节目就是在希望增进两岸民众彼此了解的氛围之下诞生的。这十五年来两岸的关系是跌宕起伏,但是社会层面的交流始终是没有中断过,就像《双城记》在上海跟台北的两个制作团队,一开始我们就是基于工作关系开始接触,但是这十五年来常来常往,我们从工作伙伴变成朋友,到现在真的就像是家人一般的情感,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真诚交流的结果,也证明“两岸一家亲”它不是一句口号。今天在座的《双城记》之友也都在两岸三地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牵挂,当然大家时时关切自己心中记挂的那些人。节目最后我想请每位好朋友说几句话,对两岸之间的情感交流,未来有什么样的期许?圣梅。

许圣梅:我有很多的亲友,他们都在上海生活,他们几乎每一集的《双城记》都会看,所以《双城记》,它不只是一个节目,它对我们来说,对我和在上海的我的亲友来说,它是一个家人一样的存在。所以我认为,我们两岸的民众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会越来越开心,因为我们有《双城记》。

卢秀芳:寒冰?

谢寒冰:其实我发觉,就是早年我接触大陆朋友,很多他对台湾发生的事情不一定了解。但是台湾的武侠小说,他几乎都有看。所以我就希望就是借由《双城记》打通两岸之间的“任督二脉”,让我们更加水乳交融、神功大成。

卢秀芳:宝妈?

宝妈:我期许《双城记》这个节目可以让我们两个城市的所有所有的人,所有所有的朋友,可以像家人一样。

卢秀芳:它其实已经实现了,我们就是一家人!来,介老师?

介文汲:我觉得《双城记》是两岸交流方式里面最好的一个方式,也是最好的一个平台。我觉得这里面充满了亲切,充满了友善,充满了这些亲情,甚至心灵的交流,我觉得这样的平台实在是两岸之间非常非常宝贵的一个平台。应该要继续发扬光大、继续深化,我想两岸的,这样子两岸之间的未来的关系是充满了光明,充满了希望。

卢秀芳:柏毅?

李柏毅:我期许这个《双城记》节目,未来能够有更多更精彩、更精辟、更有趣的题目,能够让双方来讨论,因为我相信,只有在互相讨论、互相沟通、互相分享之下,双方才能够有更美好的未来。

卢秀芳:对!我们也共同体验两岸的温暖。

李菡:其实十五年的时间,《双城记》的台湾团队和上海团队风雨同舟,建立了亲密无间的感情,我相信这也是两岸民众之间情感的一个缩影,所以想请两位也谈一谈,两岸之间情感交流有什么样的期待?

方正宇:我先引用一句我们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诗句,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在科技的进步,距离已经不再是问题了,我们需要的就是,更多像《双城记》这样的桥梁,或者说是窗口,来帮助我们找到更多的知己好友。

李菡:劳老师?

劳帼龄:我相信今天“桥梁”和“窗口”这两词,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在重复,也是我们互相间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借着所搭建的桥梁,也借着打开的这窗口,其实我们希望的是心灵之间的相通,也是互相传递的这份爱意。也同时想和各位说,《双城记》这个栏目值得我们每周惦记。

李菡:其实谈完期待之后,秀芳姐是不是觉得我们今天这个节目就结束了?其实不是!还有一个秀芳姐连你都不知道的一个特别环节,我们请台北团队的成员继续下面(的环节)。

马浩然:主持人不会觉得我们会忘记你!

卢秀芳:哇!这是?

马浩然:身为台北的制作单位,我们真的要特别感谢秀芳姐,在过去十几年来真的是从不缺席,不管《双城记》录像多早多晚,秀芳姐都会从她满满的行程里头挤出时间来参与《双城记》,所以我们在这边要给她一个“全勤女神奖”!对!谢谢秀芳姐!对,是我们《双城记》最重要的灵魂支柱。

卢秀芳:我是真的手上的工作很满,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比方说我出差,或是有其他的任务,我一定,(如果)跟《双城记》时间抵触,我一定都把它排开来,永远是以《双城记》为重,因为这个节目在我心中太重要了,它永远是第一名。所以我要谢谢我的第一名的制作团队,还有包括我上海的团队,真的大家都知道,太好的朋友,讲不出话来。

马浩然:感谢主持人!

方正宇:看到秀芳姐这么高兴,我们上海演播室这边也忍不住了,实际上我们今天也有一个小小的惊喜,由我代表我们的团队,把我们的这个奖项授予给我们的李菡老师,可能其他人还不知道。

李菡:“最佳团队奖”!也是送给我们《双城记》上海团队的!其实这十五年的时间,我们见证了我们人生当中很多重要的时刻,也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所以其他也就不说了,我们继续我们的《双城记》,长长久久吧!

卢秀芳:今天十五(周)年本来应该是一个大团圆的时刻,但是很可惜,我们这个团队当中有一位是先离开了,到此刻为止大家一直忘不了他,这么多年来,他就是我最尊敬、最喜欢的曹景行老师,李菡是不是跟我一样,非常想念曹老师?

李菡:是,其实曹老师不仅见证了我们《双城记》的成长,也是两岸关系发展和民间交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所以我们今天在这里也要送给他一个纪念奖杯“永远家人奖”!曹老师永远是我们的家人,我们永远怀念您!

卢秀芳:好!李菡讲到这里,我脑中又浮现曹老师那个开朗的笑容,我相信曹老师一定非常的开心,非常的欣慰,他会陪伴着我们一起期待《双城记》的下一个十五年! 那接下来的时间,我想是不是就邀请大家一起到我身边来,我们来合照好不好?这个日子真的是太特别了,我们来共同庆祝!

所有人:《双城记》十五年生日快乐!《双城记》十五年长长久久!

【MV】

王津元:今天我们《双城记》讨论的焦点要放到香港。

曹景行: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双城记》,我是曹景行。

平秀琳:朱市长排名在非常非常前面。

卢秀芳:三毛最火的时候,我是个中学生,我在接到这个节目邀约,说要谈三毛的时候。

歌曲:你可知默默又一年,沉默里盼望你我依然,望晚星困倦散落,昏暗的光线。

刘德文:看到我们的《双城记》的这种传播出去,我们就有帮助到差不多18位(老兵)回家了。

节目旁白:在《双城记》节目中,应家人得知了,刘德文送台湾老兵骨灰回大陆的故事,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写信寄去了台湾。

歌曲:但我给岁月印下一幅沧桑脸。

卢秀芳:津元好,我在这里要特别欢迎津元,很难得来到台北。

王津元:对对。我们也真的是第一次握手,要握得时间长一点。

歌曲:愿你知世事每是失去了预算,要接受的一刻哭笑难辨。

王津元:从本周起《双城记》将在上海东方卫视、台湾中天电视的娱乐台同步播出。

歌曲:是谁经过了巨变,也会快乐地怀念昨天,爱未变。

大陆赴台学生:向可能改变我人生命运的《双城记》栏目表示衷心感谢,没有你们说不定我真的就不会在这边了,谢谢!

卢秀芳:谢谢你!谢谢!

歌曲:让这张印着往事依稀的嘴脸,怀着一眶眼泪伤心串串,愿你知世事每是失去了预算,要接受的一刻哭笑难辨。就算某日某夜是谁经过了巨变,也会快乐地怀念昨天。愿你知世事每是失去了预算,要接受的一刻哭笑难辨,愿你记住往事就如一切也没变,你会快乐地怀念昨天,爱未变。

编辑: 张博忺
责编: 姚乐
关键词: 双城记双城好朋友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关于第四届中国广播电视大奖•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奖(2024年度)评选推荐参评作品的公示
时讯20小时前
40:00
2024年6月8日《双城记》:端午两岸粽意浓
1天前
02:23
"不加冰的冰美式"售价128元,你会为它买单吗?
看呀STV2天前
00:09
印度女医生自杀 手掌写遗书控诉警官多次性侵
时讯3天前
00:54
阿庆爷叔看不懂了,足球比赛比的不是球
番茄鱼3天前
00:35
上海一景区招人扮演“野人”?景区回应:假的,别上当!
时讯2025/10/24
00:08
中方回应欧盟制裁中国大型石油企业:坚决反对!
时讯2025/10/23
00:09
梨泰院踩踏调查公布 与尹锡悦搬出青瓦台有关
时讯2025/10/23
00:17
郑丽文细数“九二共识”优点:民进党不肯面对现实
时讯2025/10/22
00:31
特朗普称中国不想对台湾发动“进攻”国台办回应
权威发布2025/10/22
00:10
50万交保!陈柏霖、修杰楷走出警局态度不同
时讯2025/10/22
00:07
大学生在柬被虐待身亡 韩官员将其骨灰盒接回国
时讯2025/10/21
00:29
非机动车闯红灯 “鬼探头”撞车警方判定无争议
看呀STV2025/10/21
06:27
看4K看东方:锚定“四全”目标 SMG迈向超高清时代
子午观潮2025/09/27
01:07
两个10亿!我国电视大屏和网络视听用户都超10亿
权威发布2025/09/25
02:45
推广普通话 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时讯2025/09/24
01:05
人民的窑口,老百姓的生活
时讯2025/09/24
03:38
《一饭封神》之后:人均2000的餐厅在“突围”
看呀STV2025/09/21
多地公布今年七夕结婚登记数据 上海七夕结婚登记量创近十年新高
时讯2025/08/30
00:22
80集文献纪录片《正义之战》广东卫视全国首播
时讯2025/08/29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