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
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新闻透视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网络招募工资日结,新型零工会暗藏风险吗?

2025-08-07 20:07:57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赵颖文

新业态催生了不少新型零工兼职,它们会通过社交平台招聘,工资按次或者按日结算。会场充当观众、商业活动暖场、假装买东西等等,甚至写几句点评,都能成为工作内容。有人会出于好奇接单,单纯为了在八小时工作之外,去体验五花八门的社会角色;也有不喜欢朝九晚五上班的年轻人,以此维系生活。那么,这种新型零工会暗藏风险吗?记者以打工者的身份展开了调查。



打开手机,搜索“兼职”,就会发现有很多零工新名词,比如,充场。记者打零工的第一站就在一家五星级酒店里,工作内容是作为观众,去听一场迪拜房产项目的推介会。付了10元押金后,记者被拉进一个兼职微信群,群里已经有10多个人,下午两点,全员集结。



酒店地下一层的会议室就是推介会现场,总共24个座位,相当于一半观众来自那个兼职群。整场推介会持续了两个多小时,还有观众提问互动环节。结束后,“领队”立即以微信红包的方式支付了30块钱工资。



工资虽然不高,但加入门槛低、耗费时间短、工资结算快,这正是“充场”类零工的诱人之处。像张先生,他说自己有稳定的工作,但从今年初开始,就经常会利用周末时间来打打这类零工调剂调剂。兼职者张先生坦言:“上班是脑力活,就想找个不动脑的轻松活,体验不同感觉,到了现场签个到,当好观众就行。”




和张先生每周一次体验生活不同,打零工对于住在青年旅舍的小李来说,已经是一种生存方式。一年多来,他接过30多种不同的工作:比如,去新开餐饮店连吃三顿饭,去一些企业办公室临时占据工位应付参观……“企业挂职听课,一星期都在听课。”他在电话里说,“情人节那天有个活是‘查岗男友’,五花八门都有。我觉得自己既主动,也被动。”


兼职群每天会发布几十种兼职工作,像短剧演员、体育健身、游戏体验等等,会对报名者的性别、年龄、形象有一定要求。还有一些像办卡、点外卖、买电子产品甚至买家具等等,则会写清楚由对方垫付,但需要用兼职者的身份去购买。而这些工作潜藏着法律风险。



比如“买床垫”,看似轻松,但与接头人一见面,对方就问记者要银行卡,表示会先往里面打8000块钱,然后让记者把卡和密码交给其他人去买床垫,目的是套出上千元的国补。套国补涉嫌违法,记者以担心账户安全为由拒绝了,对方有些生气,甩出一张20元作为记者的交通补贴,就起身走了。




群里还有一种直播间下单的工作,比如 购买一份度假产品,每单5千元,连下9单,当场支付4万5千元,然后等上几个小时,等工作人员宣布把下单的产品退掉。这种工作可能就是刷单,当然也涉嫌违法,一下午的工资是60元。“不用你花钱,都是我们代付。”对方的介绍,会让求职者觉得这60元很好赚。



这样的打零工经历,让记者不禁深思:像这种在微信群接单的兼职,本身交接方式就很隐蔽,又是一单单结算,双方并不构成合法劳动关系。而在新型打零工的过程中,劳动者轻则泄露自身隐私信息,或者损失信用,重则涉嫌违法,而自己还不知道。


“政府部门应规范该行业,对恶意刷单、骗补等行为加强警示。”上海市政协委员、北京恒都(上海)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童麟律师指出,“消保委也应关注,核心是保障打零工者避免在不知情时卷入犯罪。”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与一些正规企业招募的零工岗位不同,这些通过网络平台对接的所谓零工兼职,都是不签合同的,也就是双方并不构成合法劳资关系,而且隐蔽性高,一旦出现问题,事后追溯取证都很困难。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社会经验或鉴别力不足的应聘者,容易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一步步踏进灰色地带,甚至成为涉嫌违法行为的帮凶,这一点需要格外引起警惕。

编辑: 杜茜张予洋
责编: 李鹏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兼职图片水印描述编辑工作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0:57
“亮证女”被行拘 谁耍横法律就给谁亮红牌
东方快评3天前
00:08
上海市国资委原主任白廷辉一审被判无期
时讯2025/08/05
00:32
张维为:美国既不接受中国崛起 又缺少自我反思
这就是中国2025/08/05
01:37
通报来了!“亮证女”非公职人员 执法证是丈夫的
时讯2025/08/03
02:09
NFC果汁配料表“水”排第一?别再被标签忽悠了
时讯2025/08/03
02:07
寻味丨上海冷面冷馄饨的奥秘 全在这碗料里
寻味2025/08/02
00:08
网传“亮证奔驰女司机”是公安部门某领导?不实
时讯2025/08/02
00:43
奔驰女司机亮证逼让路 警方通报来了!
时讯2025/08/01
00:30
执牛耳者丨一生守护一片“海” 一辈子不后悔
执牛耳者2025/08/01
00:07
“路易号”真成船了?一眼假!公安已介入
求证2025/07/30
00:57
00后上班整活 超绝松弛感!
看呀STV2025/07/29
01:41
年轻人下班后花钱抢票 只为比拼“乱讲PPT”
看呀STV2025/07/18
00:35
殡仪馆招播音主持被疑“萝卜岗”?官方回应
时讯2025/07/16
04:36
陪诊师月入过万? 记者也去考了证竟要学那么多
看呀STV2025/07/15
02:55
上海灵活就业人员能缴公积金 已有3700多人签约
东方新闻眼2025/07/06
01:33
求职心切!男子险些被骗走3.5万元购物卡
案件聚焦2025/06/25
01:42
包粽子日挣500元 大学生靠这门手艺月入过万
时讯2025/05/31
00:21
国补救了苹果?iPhone销量强势回归榜首
时讯2025/05/29
00:53
朋友圈可查看访客记录?腾讯客服:暂无此功能
时讯2025/05/28
00:52
2025年最大入境团来上海了 猜猜有多少老外?
看呀STV2025/05/18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