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
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新闻放大镜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当110成“流量密码” 新型网络造谣怎么治?

2025-07-22 14:38:25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彭晓燕  陈昱卉  阮丽

网络上,一些人为博眼球不断捏造虚假消息,更有甚者连警情通报也敢造假。今天一早,公安部网安局发布公告称此前,有网民在互联网传播虚假“警情通报”,谣称“主城区13处水路接驳下水粪水排污管网”,引发大量关注、讨论和误解。经查,网民邵某豪为博取关注、吸引眼球,在互联网平台发布该虚假“警情通报”,造成谣言传播扩散。目前,邵某豪已被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无独有偶,近日,云南省昆明市发生了一起道路交通事故。在事故情形尚不清晰的情况下,有网民制作、发布虚假警情通报,称该事件"致131人死亡,337人受伤",在网络平台引发恐慌情绪。昨天,昆明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就该起交通事故作出通报并辟谣。


接连发生的两起造谣,都是利用"警情通报"这一形式进行传播。梳理发现,这种新型造谣方式,专挑公共安全事件下手,冒充官方身份"披露"各种耸人听闻的细节,通过在公众中制造恐慌情绪而赚取流量。不仅在社会中制造恐慌,更伤害了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出于对"蓝底白字"的天然信任。



随着AI技术的发展,一些谣言编造者还利用AI,生成虚假事故现场照片和视频。此前,云南大理网民赵某某就曾使用AI工具,制作多段交通事故伤亡视频发布在社交平台,造成恐慌。类似手法还被用于伪造地震灾情,今年1月,西藏地震期间,就有造谣者盗用AI生成图片谎称"小孩被埋",被大量评论转发。


此外,在网络平台还流传着大量"无主谣言"。其特点在于没有明确来源,无法确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这些人打着"道义、良知"的旗号,捏造身份,设计贫富差距、家庭纠纷等情节荒诞的故事,从而撩拨网民情绪。还有的以张冠李戴、歪曲事实等方式,为谣言披上"画皮",让网友误以为真的发生了什么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突发事件。在一些谣言中,还有博主身着"制服"扮演权威,"科普"各种内容荒谬、毫无科学性的误导信息。可以说是网友反感什么就编造什么,关注什么就炒作什么,同情什么就捏造什么,虽然打着"有图有真相"的幌子,实则出处成谜、内容离奇。



那么,为何造谣者会瞄准"蓝底白字通报"?相较于普通谣言,这种新型造谣方式会造成怎样恶劣的后果?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今天在接受看看新闻Knews采访时表示,相对于一些文字方面的谣言,这样一种带有官方背书、或者说是官方标识的虚假通报,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危害。杭州"粪水"假通报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这直接会动摇公信力。马亮表示,我们经常说"辟谣跑不过造谣",现在很多通报非要等"实锤"才发,空窗期就是谣言疯狂带节奏的黄金时间。他建议加个"官方认证",通报直接附上可溯源的链接、二维码或者专属防伪标识。让真的更"真",假的无所遁形,这才是硬核防谣。


网络造谣,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不断透支着公众的信任。早期网络造谣大多通过微信群、QQ群,以文字形式传播,扩散规模有限,但随着AI图文、平台算法等新技术的出现,谣言易呈现"裂变式"传播。尤其是混淆视听的"蓝底白字"官方通报,公众更难以辨别。这种新型造谣方式,造谣者可能已经触犯《刑法》中的"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这两条罪名的最高判处分别为10年和7年。



此外,未造成严重后果的造谣行为,也面临着多重惩戒。根据司法解释,同一诽谤信息被转发超500次或浏览超5000次,就可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造谣者可处5至10日拘留并罚款,平台账号实施封禁。若造成他人名誉受损的,还将承担民事责任。跑赢谣言,消除公众恐慌,官方快速响应是关键。去年,公安机关清理网络谣言信息156.2万余条,依法查处造谣传谣网民3.1万余人。此外,许多地方还建立由政府、公安、媒体、平台组成的专业辟谣平台,全链条共治造谣。


各类网络造谣猖獗,政府部门如何快速响应,及时消除公众误解?对于谣言,公众又该如何识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表示,治理网络谣言,多方共治是关键,需政府、媒体、公众协同发力。仅靠政府辟谣,公信力有时不足,需要权威媒体跟进调查并发布信息,形成合力,才能更有效阻击谣言。



在张志安看来,公众识别谣言首先要保持审慎,对于"公共场所人为破坏"等突发事件,不轻信单方消息。留意是否有目击证据(如图片视频),关注后续评论和跟进信息,等待多源信息验证。还有,要学会要核查源头,警惕伪造的"警方通报",公众可直接查询官方渠道(如警方公众号、微博)检索相关通报。若官方无发布,信息大概率系伪造。此外,运用常识并结合权威信息源核查,也是公众识别此类谣言的有效途径。

编辑: 阮丽
责编: 彭晓燕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谣言造谣杭州网络新型造谣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1:16
中朝最高领导人举行会谈
子午观潮2025/09/04
00:16
中朝领导人会谈 金正恩:感谢中方!赞赏中方!
时讯2025/09/04
00:12
钟南山佩戴“共和国勋章”观礼:非常震撼
时讯2025/09/03
00:17
80年80响礼炮对天齐鸣 仪仗队气势昂扬齐步走来
看现场2025/09/03
00:09
普京专机降落天津 来华4天 先去上合再看阅兵
时讯2025/08/31
00:09
气场拉满!“中国排面”抵达越南参与阅兵式彩排
时讯2025/08/30
00:41
推广尼古丁袋!投诉鲁迅夹烟墙画的当事人被封号
时讯2025/08/30
00:31
上海男子懵了:缴了停车费还吃罚单?官方提醒
新闻坊2025/08/30
00:09
老和尚受伤被赶走?大相国寺:查无此人 已报警
时讯2025/08/29
01:21
外交部:30个欧洲国家近50位贵宾确认出席!
蓝厅之声2025/08/28
00:17
阅兵嘉宾名单没提到西方主要国家 外交部回应
时讯2025/08/28
00:45
江油霸凌案施暴者是官二代?假的!官方通报
时讯2025/08/05
00:08
网传“亮证奔驰女司机”是公安部门某领导?不实
时讯2025/08/02
00:30
发布涉释永信虚假“警情通报” 黄某忠被刑拘!
时讯2025/08/01
00:32
啤酒里加“伟哥”类似物?重庆一酒企被罚15万
时讯2025/07/30
01:11
虚假警情通报引发百万次恐慌转发 黑手如何斩断?
东方快评2025/07/22
00:07
霸总短剧CP成真!于龙向杨咩咩求婚成功
时讯2025/07/10
00:47
夜线快评:“红老头”爆火后如何识破流量谣言?
夜线约见2025/07/08
01:11
警方通报南京“红老头” 警惕网络时代猎奇与失序
东方快评2025/07/08
00:36
“大叔男扮女装与上千人发生亲密行为?”警方通报
时讯2025/07/08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