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满满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亲自前往中东高调主持当地时间13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的和平峰会。
大张旗鼓地邀请了20多个国家领导人前来为自己站台,却不见冲突双方的身影,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讽刺?
加沙战火延烧至今,近7万人倒在血泊中,其中绝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是谁在背后源源不断输送武器?是谁在国际场合漠视纵容?
可如今,他却摇身一变,要以“和平缔造者”的身份登上舞台。
巴以双双缺席
根据埃及媒体披露,一名哈马斯官员明确表示,哈马斯方面不会出席协议签署仪式,但哈马斯谈判代表团将继续参与协议后续阶段的谈判。哈马斯首席谈判代表哈亚等代表团大多数成员已经离开沙姆沙伊赫。与此同时,美国阿克西奥斯新闻网站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也不会出席峰会。
冲突双方同时缺席这场名为“和平峰会”的活动,为即将达成的协议蒙上了一层阴影。
尽管最新消息传来,哈马斯已经开始释放人质。但主要当事方的缺席仍引发了外界对峰会实际效力的质疑,英国《金融时报》评述,加沙民众和哈马斯方面担心,停火协议最终仅沦为一项美国促成的人员交换协议。
特朗普的算盘
本轮巴以冲突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美国的偏袒和站台更是难辞其咎。
冲突以来,美国向以色列输送的武器弹药高达9万吨;在联合国安理会,美国14次否决停火决议,其中6次是一票否决,用霸权为战火续命。
细看这参会名单更像是特朗普的人情簿与施压榜。英法等欧洲国家迫于盟友压力不得不派员出席,沙特、阿联酋等海湾国家则在能源利益与道义谴责间艰难平衡,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站台像是给这场闹剧披上多边主义的外衣。
特朗普似乎认为这个规模还不够大,不仅把关系微妙的印巴叫上,被当作“死敌”的伊朗甚至也受到了邀请,但是被伊朗明确地拒绝了。
说白了,在特朗普眼里,规模越大人越多,感觉就越良好。这场峰会,就像是为自己定制的一场“诺贝尔安慰奖”颁奖典礼。
根据此前消息,这二十多家国家的领导人千里迢迢跑到埃及,也不光是听特朗普大谈成功经验的。
这些国家多多少少都会被分派些任务,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同心协力重建和建设好加沙城,让其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旅游和度假胜地”。
然而,在飞往中东的专机上,记者提问这一设想何时启动。特朗普却没有了此前的“豪迈”。他表示,“短期内难实现”,因为加沙损毁非常严重,现在就像个“拆迁工地”。
曲折的和平之路
与眼前的热闹形成刺眼对比的,是加沙民众的生存绝境。
而特朗普主导的停火协议,仅承诺开放5个过境点,对双方核心矛盾一笔带过避而不谈。
加沙的废墟之上,巴勒斯坦人的建国梦依旧遥远;停火协议背后,哈马斯与以色列的信任早已崩毁,任何一点火星都可能重燃战火。
有分析指出,对于以色列和哈马斯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如果针对哈马斯的硬性条款远超针对以色列的条款,那会形成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这份加沙停火协议能落实到哪一步、维持多久,仍是问题。
如果加沙停火协议不能成为持久和平的起点,那其能否缓解加沙地带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也存疑问。这可能意味着加沙的人道灾难何时结束,也是没有时间表的。那么这场所谓的庆功宴,只不过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平静。
对此,特朗普当然心知肚明,但他要的只是在社交媒体中炫耀“历史性成就”。特朗普精心编排的这场表演,本质上是将复杂的地区冲突简化为个人政治道具,将民众的苦难异化为竞选资本。
真正的和平从不需要聚光灯的加持。一个基本事实是,没有公正就没有和平,没有民生就没有稳定,没有包容就没有未来。加沙的废墟需要的不是政治秀,而是实实在在的援助;巴勒斯坦人民需要的不是空头承诺,而是应有的主权与尊严。
特朗普或许能凭借这场峰会获得一时的舆论关注,但历史终将给出公正评判。
编辑: | 秦扬轲 |
责编: | 赵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