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升的油箱,怎么加了67.96升?”近日,成都车主杨先生盯着加油机上的数字,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虽然大家都知道,汽车油箱标注的容量其实是“安全容量”。厂家一般会留出10%-15%的冗余空间,但50升的油箱加了将近68升,这就太不正常了,且不说油箱里原本还有剩余。
于是,他准备找加油站理论一番,但加油站表示只认油枪数据。气不过的杨先生,结账离开前向多部门进行了投诉,并要求加油站封枪。三天后,加油站一位负责人提出以私人名义退回多收的钱款,希望同意油枪解封。杨先生认为没必要相互为难,就同意了。
但此后,便再无下文。不但加油站不再理他,相关监管部门也无人回应。
一个本应由监管部门介入,通过法定程序进行检测、裁决的事件最终变成了一场“你删帖我退钱”式的私下交易。
那把油枪,到底是真的坏了,还是被人动了手脚?反而无人过问。
油枪坏了,正常。任何机器都有寿命,都有出问题的可能。我们真正害怕的,是处理故障的方式。对企业来说,多加了油,退钱私了,看似解决了问题,但信任一旦流失,再想加满,可就难了。
而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没有及时主动发现问题也就算了,对于明明白白的举报,竟然还能一等再等,可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这到底是忌惮对方大企业的身份,还是有别的不可说的原因?如此任由猜想在网间发酵,最终造成的是工作上的被动,消耗的是政府的公信。
其实,由加油计量引发的争议,已经不止一次见诸网端。唯有监管“长牙带电”、行业“自律如金”、消费者“理性监督”,方能让每一滴油都精准计量,让每一次消费都安心透明。
编辑: | 秦扬轲 |
责编: | 赵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