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今天,《上海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正式实施,进一步细化落实国家《民营经济促进法》规定,紧扣“保护”和“促进”两个关键词,破除市场准入隐性门槛、融资信贷等领域壁垒,为民营企业全周期发展提供法制化保障,为全国民营地方立法提供“上海样本”。
上海市发改委今天特别举行了一场座谈会,听取民营企业家们的意见建议。
这家人力资源领域的民营企业,近年来积极拥抱AI,帮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赋能,过去十年,已累计服务海内外超过2.4万家企业。但企业负责人坦言,经常在一些政府部门或国企的项目招标中,他们会优先选择有国资背景的企业。
类似的感受,座谈会上不少企业代表都有。
今天正式实施的《条例》,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活动,对限制或者排斥民营经济组织公平参与的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强调“公平”和“透明”。
企业负责人透露,最近参与了一些公共服务的采购,让他感到特别振奋,要知道,这类机会在过去,对民营企业来说是很难争取到的。
专注于高端电力设备制造及能源解决方案超过三十年的这家民企,从上海起步,如今产品已经进入全球市场。企业手握近900项专利,其中两款输配电设备打破了国外垄断,并在今年被授予上海创新型总部称号。
企业负责人希望,《条例》中提出的支持民营企业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试验政策,能真正落到实处,把城市场景的“门”开得再大一些,得到大家积极响应。
上海傅利叶公共事务部负责人李翀认为,人形机器人作为新生事物,在进入真实场景应用时,常常面临标准缺失、采购流程不明确等障碍,他呼吁,希望能建立一些开放的场景,为本土的创新产品提供试验田。
融资支持、防范金融风险也是这次《条例》聚焦的重点,比如,落实中小微企业信贷奖补政策,取消科技、绿色低碳领域不良贷款补偿门槛等。企业希望。通过政府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来赋能。
为保障民企出海展业,《条例》鼓励民企设立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健全海外综合服务体系,设立走出去综合服务中心。这些条款都被企业认为是“及时雨”。
圆通速递有限公司副总裁张龙武透露,目前国内物流制造和电商企业出海的单打独斗的现象还是非常普遍,他建议,打造政企共建的协同出海机制。
今年4月,上海发布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6条”,这次《条例》以立法形式予以进一步固化。
今年上半年,上海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8%,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3.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3.6%,全市占比近四成,创近十年新高。
编辑: | 周缇 |
责编: | 张蕴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