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秩春秋砥砺行,浦江潮涌见初心。上海海外联谊会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以“我和上海的故事”为主题,向海内外海联会成员发出诚挚邀约,共同书写一部属于奋斗者、建设者与追梦人的集体记忆。这些故事里,有服务上海改革发展时挥洒的汗水,有中外文化交流中架起的桥梁,更有海内外同胞携手同心、共绘发展蓝图的赤诚。它们不仅是个人与城市交织的成长轨迹,更是海联会职责使命的生动注脚。
今天,让我们一同聆听上海海外联谊会海联之友单志明的讲述:我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更大的力量。
1978年,我受上海市畜产进出口公司的委托,在香港地区担任上海市出口裘皮动物的总经销商,这一经历使我与上海建立了深厚的关系。
1988年,经相关方面推荐,我成为上海市第六届青年联合会委员,在上海参会期间,我与包括上海海外联谊会领导在内的上海有关方面领导就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1993年,我应邀参加上海市第七届青年联合会大会,并担任常务理事。会上,我在主席台上参与了加强关注民营企业发展的讨论,该议题激发了与会民营企业家委员对香港市场经济模式的浓厚兴趣,并引发了他们的提问。
1998年,我经推荐加入了上海海外联谊会,并担任理事职务。2001年,我应邀前往上海,与上海海联会领导就进一步推动沪港合作的发展进行交流。为了更好推动沪港合作发展,我被推荐加入了香港沪港经济发展协会。
2014年4月13日,在上海海联会的指导与支持下,沪港校友联合会正式成立,我荣幸地担任主席。同年6月15日,我作为创始成员之一,参加了香港义工联盟的成立大会。此后,在美孚新邨成功举办了街坊义诊活动,大约500名社区居民从中受益。

2024年,我率代表团访问了青浦区海联会,并签订了合作协议,继续为沪港两地的合作发展贡献力量。2025年,我们再次访问青浦的企业,欣喜地发现这里企业的上市盈利相较于去年有了显著的数倍增长。

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在上海海联会的精心培养下,不仅成功发展了自己的事业,还为沪港两地发展提出了两项建议:一是建议将上海黄浦区老西门街道的居家养老模式引入香港,以支持香港银发经济的发展;二是建议保留静安区安远路899弄26号的百年建筑。
此外,我还积极引进外资和台资,在上海推动了其繁荣发展,并在香港为爱国爱港事业作出了贡献。作为第二届特首的进出口界选委及港区人大选委成员,我还担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以及资深时评员,参加了2015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
展望未来,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支持年轻一代和新兴科技,我们能够克服所有挑战。我希望,在2049年10月1日,本人百岁生日之际,在上海和平饭店门前与大家共舞欢歌,共同庆祝我们伟大祖国的百年华诞,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 编辑: | 蔡凌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