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社会“出圈”,上海也已经把AI请进了中小学的课堂。一年过去,市级平台上线100多款教育专用大模型,在校园里,AI究竟在怎样重塑教与学?它真的帮老师“减负”了吗?
家长担心,该如何防止学生对AI产生依赖呢?一起跟随记者走进课堂,寻找答案。
南洋模范中学这堂英语课上,同学们人手一台平板电脑,里面安装着专门针对英语教学研发的垂类应用,当大家提交自己的英语作文后,AI会画出代表班级总体水平的五维雷达图,并针对每个人的短板提出修改建议:
南洋模范中学高一(9)班学生 郗望:它说我的文章里面只有视觉描写,可以加入一些听觉或者嗅觉,并且提出一些问题##引导我去更好地表达。
老师的引导,加上AI的助力,同学们当堂修改后的作文,在词汇多样性、情感和思考融入等维度都比第一稿有显著提升。
南洋模范中学英语老师 邸轶:从它的图上来看这次的修改是非常有效的,而且它的标准会更加客观,比方说有同学可能是相对来说程度比较好的同学,老师主观上就会对他的要求比较高,AI的话就会更加客观。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AI也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生成范文,而是会继续抛出一个个“小追问”。
朗鹰教育科技CEO 施丹:如果学生告诉AI我想描写一个繁忙的街道,它还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你看到这些人是拥挤的,还是匆匆忙忙地赶路去上班,还是排了一个很长的队伍,就是你自己想要从哪个角度来描写街道的繁忙。
用启发、引导式提问,帮助学生完成思维爬坡,这是AI助教的重要使命,不少同学也在一次次互动中,刷新了自己的学习方式。
南洋模范中学高一(9)班学生 唐欣悦:我一般不会去直接问这个问题的答案,比如说我在这道数学题里我遇到了某一个卡壳的点,我就会专门去问这个点,然后由于这个点受到了启发##我接下来就继续做了。
华师大一附中高三(5)班学生 张锦格:比如说在平时日常的复习时候我会让AI帮我制定一些计划,或者是我告诉它一些我的错题,希望它生成一个知识点大纲。
来自徐汇区的统计显示,过去一年间,区内70%的中小学校参与到“AI+教育”探索,教师备课效率平均提升40%,小学生作业负担减少12%;虹口区也在本月宣布,三年内全区中小学将全部开设AI课,所有教师完成AI专项培训。
华师大一附中化学老师 柴瑞娟:我们平时上课的内容可以录制下来上传到这个系统当中,然后它就会对我们这堂课进行AI的分析,它可能的优点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可以帮助我们教师进一步地成长、
校内统计显示,使用AI的课堂效率会更高。今年3月,华师大一附中成立了人工智能进课堂实验团队,各学科的实验小组,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各个环节开启探索。
华师大一附中校长 袁芳:让AI做基础批阅然后老师们做更高的提炼,真正的文章内涵可能需要我们人的意会,我最得意的是我上课讲了一种方法,学生在下面“噢……”那种顿悟的感觉是我们老师最大的成就感,而这点是机器无法给予的。
除了把AI作为工具引入课堂,过去两周内,上海还围绕着“人工智能+教育”,举办了多场论坛、现场会,讨论也包括了如何更好的将前沿科技引入教学。在卢湾高级中学,有一整个楼层被改造为人工智能实验区,为学生搭建起循序渐进的AI创新实践平台。
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科技总辅导员 张晓骏:(让)同学们对未来的人工智能生活,不会感到陌生,让他们现在就能接触到前沿技术能够很快地适应,在前沿技术基础上的一个生活环境。
未来,AI会把教育带向何方?几位教育工作者的畅想,或许正是答案的起点。
上海中学校长 冯志刚:我们在科学+AI方向会动更多脑筋,会尽量多去打造实验室,大概十年前我们学校是三十多个创新实验室,现在是一百二十多个。我一直“吹牛皮”说要有五百个,当然我相信我的“牛皮”会实现的。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 袁雯:我们的学习路径还是单一的进阶式吗?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高中完了本科、硕士、博士吗?我们的校长是不是可以做到,腾出传统我们大家都痛恨的标准化的供给,我们是可以去做一些探索和实践的。
| 编辑: | 虞宏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