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话剧迷的心中总有一部经典是绕不开的,它就是中国国家话剧院扛鼎之作《北京法源寺》。它呈现的不仅是晚清风云中的权谋与理想,更是一个民族在命运十字路口的挣扎与呐喊。那么这部火了十年、一票难求的精品之作,究竟有怎样的魔力?今天我们将带您独家直击这部传奇话剧的台前幕后!
话剧《北京法源寺》改编自李敖同名长篇小说,由田沁鑫编剧并执导,自2015年首演以来,就以其深邃的文本内涵、精湛的群像演技与强烈的思辨色彩,满载赞誉。该剧在2016年首度来沪演出后,暌违八载,今年作为“2025国话·上海演出季”压轴大戏重返上海舞台,而奚美娟、周杰、贾一平、吴彼等原班主演的再度聚首,更成为本次演出最引人瞩目的看点。
《北京法源寺》聚焦于戊戌年间风云激荡的晚清变局,剧中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志士,在光绪帝提出维新变法后,与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乎国运存亡的终极博弈。将这段如此宏大且为人熟知的“戊戌变法”历史故事搬上舞台,演员们挣脱了扁平化的刻板标签,凭借细腻传神的演绎,展现出时代洪流裹挟下个体命运的真实困境与艰难抉择,令观众得以窥见历史人物背后更为丰富、立体的人性维度。
有趣的是在戏剧结构上,《北京法源寺》还通过“时空交错”的手法,让一众历史人物跨越时空同台交锋,他们时而作为旁观者对观众冷静叙述,时而化身剧中人投入表演,这种“跳进跳出”的表演方式,也不断引导观众在历史与当下之间建立联结。
要说话剧《北京法源寺》中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戏剧场面之一,莫过于慈禧与光绪的终极对峙,这对君臣母子的关系,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为复杂微妙的纠葛之一,掺杂着权力、控制、期望与背叛,而当这一切被诉诸于演员的表演时,人性私情与家国大义的激烈搏杀便跃然眼前。
一方舞台得以十年常演不衰,是演员的“常演常新”,也是观众的“常看常新”——都说“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庙堂高耸、人间戏场,重如泰山亦轻如鸿毛,原来台上台下,论百年兴衰悲欢,照见的永远是那颗千古同一的人心。
编辑: | 霍慧娴 |
责编: | 鱼瑞娟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