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
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上海公众安全感、满意度综合测评指数创历史新高

时讯

2020-01-09 10:30:04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陈俊杰

让安全成为选择上海的理由


上海:“智慧公安”让城市更安全、让生活更美好


“我每天下班都在凌晨以后,但走在街头从没担心过安全问题!”来自瑞典的酒吧经理Emma已经在上海生活了九年,她坦言对于经营者来说,上海给人以强烈的安全感。


上海,一座31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安全,是城市运行的底线,也是无数人选择它的理由。近日,第三方零点公司发布调查数据:上海公众安全感、满意度综合测评指数分别达到86.23和86.46,均创历史新高。安全有序,如何成为这座城市的金字招牌?


2019年,上海公安机关紧紧围绕“最有序、最安全、最干净”的城市治理目标,全面推进智慧公安建设,通过不断提升公安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力促进了上海这座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的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了高品质生活体验,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生活的美好。


命案、抢案全破,盗窃案件大幅下降


精准打击防范犯罪,禁恶于初萌、除恶于即发


 “这么小的案子都破了,感到心里暖暖的!”11月2日,市民陈先生电动车电瓶被盗。三天后,他接到龙华派出所民警打来电话:案子破了!陈先生觉得很惊讶,自己根本没有报警,民警是如何抓住犯罪嫌疑人的?


惊讶的背后,支撑着科技和数据的力量!布设在社区、街面、楼宇的智能设备实时感知社会治安态势的“风吹草动”,经过“公安大脑”智能运算,刻画违法犯罪行为的数据即刻推送至一线执法民警手中的智能警务终端,大幅提升了公安执法办案效能。


尽管陈先生没有报案,但犯罪嫌疑人的一举一动早已被民警掌握。不仅此案告破,得益于强大的数据支撑,犯罪分子在上海的所有的作案记录都会被串并关联。


“上海已经连续多年实现命案、抢案全破、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即发即破。”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指挥处副处长王广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已建成的9000余智能安防小区,实现了入室盗窃等可防性案件的“零发案”,“当可防性案件数量被压缩到合理区间后,公安机关就能把窃案、骗案当作命案破,从而向‘盗案必破、骗案必破’的目标进军。”


“人来我知,作案即知,甚至未作案我知。”王广告诉记者,依托“智慧公安”赋能,上海公安机关建立了各类实战应用模型,实现了精准打击防范犯罪的目标,做到禁恶于初萌、除恶于即发。


8月13日,上海警方通过“智慧公安”实战应用系统,发现冯某、刘某、贾某密谋结伙抢劫。三人决定在上海会合后,赴浙江实施抢劫。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三人刚到上海,就被警方一举抓获。


据了解,在“智慧公安”建设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上海社会治安持续向好。2019年,全市报警类110、违法犯罪案件接报数同比分别下降15.9%、13.4%,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35.7%,破案数同比增加16.4%;扒窃拎包、盗“三车”案件同比下降57.5%、60.8%;入室、入民宅盗窃案件同比大幅度下降57.1%、56.3%,破案率均超过66%,创历史最好水平;持续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出现“拐点”,立案数下降28.9%。


人车更加有序,安全更有保障


智能感知、社会协同,“绣”出城市管理精细化品牌


瞬时最高客流22万、单日客流200万、总客流1200万……2019年国庆,上海外滩灯光秀刷爆微信“朋友圈”,流光溢彩的夜景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治理!这么多的人,如何确保零事故、零滋扰、零发案,做到安全有序、万无一失?


“我们运用大客流风险管控系统,每隔一个小时预测下一个时间段的人流量,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外滩治安派出所所长刘海波告诉记者,系统会根据民航、铁路、旅馆等系统汇聚的数据,进行智能研判,提示民警进行分流引导,人流再多也不会堵。


科技,让人流有序,也让车流更畅通。


“如今的上海街头,红绿灯不再只是‘灯’了,它能自行感知、收集数据,运用‘公安大脑’进行研判,给出信号控制最佳方案。”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有关负责人表示,自从运行“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以来,全市车辆拥堵指数下降15%,平均车速提升10%。


“智慧公安”带来城市运行平稳,上海道路交通安全系数和通行效率明显提升。2019年,全市道路交通事故起数、亡人数、伤人数同比下降10.5%、14.5%、11.5%,“高德”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提供的全国城市拥堵排名显示,上海已经走出了“全国十大拥堵城市”行列。


 “智慧公安”建设能够精准管控与城市安全紧密相关的关键要素,让以往令人无法放心的一些安全问题可预测可防范,保安全、保民生的底气更足。


12月2日下午4时许,黄浦分局半淞园路派出所“黄浦智能安防社区”系统平台出现告警:华浩苑5号楼出现高空抛物事件。视频回放显示,缓缓飘落的只是一张纸片,但系统仍然自动生成宣传通告和派工单,居委干部很快敲开了抛物者家门开展宣传教育。


“虽然高空抛物监测系统的应用,让以前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得简单。但光靠公安机关一家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汇聚各方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所长王毅刚看来,感知设备再先进,也离不开街道、派出所、居委协同治理的合力。


当前,上海公安机关正进一步完善社区民警兼任居(村)党组织副书记工作,推动社区民警从警务活动执行者向平安建设组织者转变。广大基层民警不断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他们将“面对面”和“键对键”“屏对屏”相结合,推广运用微信群等新方式,汇聚了35万名可依靠力量、104万名热心群众,构建了自防自救、互帮互救、公助公救、梯次递进的全民安防新模式。


办事材料减少52%,审批时间缩短58%


实现“一网通办”,让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便捷


日前,记者在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周浦派出所采访时注意到,前来派出所窗口办事的群众三三两两、来去匆匆。


“以前,每天来这办事的群众都会排到派出所门口,现在通过网上办、指尖办、智能设备办,许多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把事办完,所以人越来越少了。”周浦派出所所长沈泓告诉记者。


在受访民警的指导下,记者登录了“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发现,可网上预约、办理所有需要上海公安机关办理的事项。比如,开具户籍证明,市民通过“在线开具证明”专栏就能点击申请,选择办理地点、智能识别认证、填写申请信息等完成在线申请。待审核通过后,市民可以在“我的证明”栏目进行下载打印,真正实现“零跑动”。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我们全力扩大线上办事覆盖面,在2018年实现71项审批事项全部接入‘中国上海’一网通办门户网站的基础上,2019年又接入了67项服务事项。”上海市公安局智慧公安办领导告诉记者,他们还不断提高线上办事“含金量”,已有72项事项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其余66项提供网上预约、预审服务;将172项民生事项接入“随申办”APP,在先行试点推出公安微信小程序的基础上,协调推动全市建成“随申办”小程序并接入240个服务事项,方便群众“掌上通办”。


上海公安把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创新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卓越心,持续优化公安服务管理工作,努力让群众“足不出户能办事、跑路最多只一次”,使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更有温度、更富魅力、更具吸引力。


记者了解到,为方便群众办事,上海公安机关将材料证明能减则减、审批权限应放尽放,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减少58%,办事材料平均减少52%,96项事项全市通办;大力推进长三角公安政务服务“全域通办”,48项事项同标准办理,9项实现“一网通办”。此外,还在全市220个派出所建成集办户籍、办驾照、办护照于一体的“综合窗口”,真正实现让群众“不找警种、不分区域、一次办成、全市通办”。


在长宁分局北新泾派出所,记者发现除了两个前来报案的群众,其他办事群众一个都没有。“我们正试点推进公安综合窗口进驻政府社区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在办理社保卡等普通业务时,‘一站式’办理户籍、出入境、交通等公安行政服务类业务。”北新泾派出所所长王顺皓介绍。


广纳天下英才,服务企业发展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上海正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是全球科技人才向往的热土,出入境政策让人感受到对人才的尊重。”新加坡籍信息技术公司负责人吴俊杰今年在上海领到了“中国绿卡”---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全球最安全的国际都市势必会对高端人才充满吸引力!为服务保障国家战略和上海发展大局,上海公安机关提请公安部、上海市政府签署《建立健全移民与出入境管理服务机制推动实现上海高水平开放合作备忘录》,国家移民管理局制定出台在上海及自贸新片区先行先试的7项移民及出入境政策。全面落实25项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出入境政策措施,累计办理各类出入境证件135万余证次,吸引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永久居留3000余人,居全国第一。


为进一步方便外籍人才在沪工作,市公安局会同市科委联合启用“外国人工作、居留单一窗口”,通过再造业务流程,将原本属于两个委办局的窗口业务整合成“一窗受理、一并发证”,外籍人才申请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的审批时限由至少17个工作日缩短为7个工作日。


营商环境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吸引海内外企业来沪投资发展,上海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大对各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侵害企业合法权益、危害营商环境的经济犯罪的发现、打击力度,实现上海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2019年以来,上海公安经侦部门通过打击犯罪、追赃挽损,为国家和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亿元。


“夜间经济”的繁荣程度是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活跃度的重要标志。为服务、支撑夜间经济发展,上海公安机关遵循“保安全、促发展、惠民生”理念,出台了行政监管“违法必处”“无事不扰”、符合条件的大型活动“一次性许可备案”等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八条举措,在简化审批、强化防控、提升保障、维护秩序等方面,平衡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助力打造“活力上海、安全上海”。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陈俊杰 编辑:小真)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关键词: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0:07
“路易号”真成船了?一眼假!公安已介入
求证3天前
00:55
中环内圈金沙江路口因积水封闭管控
看呀STV3天前
00:36
少林寺新住持印乐 曾表示“不评价少林寺商业化”
时讯3天前
00:11
中美经贸会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
时讯3天前
00:25
少林寺管理处回应:新住持印乐法师已到少林寺
时讯2025/07/29
00:09
印乐法师任少林寺住持 此前担任洛阳白马寺方丈
时讯2025/07/29
01:11
14岁少女被陷MCN里 直播经济下未成年人保护困局
东方快评2025/07/29
01:00
北京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因灾死亡30人
上海早晨直播间2025/07/29
00:28
查处网络主播偷逃税360余起 查补税款30多亿元
时讯2025/07/28
00:28
中国佛教协会:释永信败坏佛教界声誉 注销戒牒
时讯2025/07/28
00:24
少林寺通报:释永信被查!涉嫌刑事犯罪
时讯2025/07/27
00:46
多名未成年人围殴一男孩 叫嚣“我没16岁欢迎报警”
时讯2025/07/27
00:58
夜线快评:面馆卖茅台,何至集体上头?
夜线约见2025/07/25
00:08
柬埔寨召集多国使节通报局势 泰国:拒绝第三方调停
时讯2025/07/25
00:14
大学生泰国打工失联 朋友曾劝别成《孤注一掷》
叩击2025/07/25
06:40
专家解读:泰国与柬埔寨在两国边境地区发生交火
时讯2025/07/25
01:09
上海发布2025年养老金上调方案
时讯2025/07/24
00:09
佩通坦哽咽含泪谴责柬方:他们是手无寸铁的平民
看现场2025/07/24
00:18
第9号台风“罗莎”生成 上海周末雨势明显
看呀STV2025/07/24
01:18
甘肃最新通报:天水市委书记、市长等10人被立案问责
时讯2025/07/21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