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夜,黄浦江游轮灯火通明。我被一群研究「中国学」的全球顶尖学者包围,忍不住问出了那个在我脑子里转了很久的问题:当中国早已拥有厚重的自我叙述,为何还需要“他者版本”的中国学?🤔
这场对话,一下子戳中了几个特别烧脑的「知识盲区」🧠,比如:
▫️当东方的「意境」杠上西方的「逻辑」🌀⚔️🧩:我们说话写诗,讲究的是“你品,你细品”,是只可意会的氛围感;而学术语言上来就要求“先下定义,建立模型”。这算不算一种文明的「跨服聊天」?💬🌍
▫️当「循环」的时间观碰撞「线性」的刻度尺🔄📈:我们思想里是“天人合一”、“继往开来”的螺旋式循环;而他们的分析框架则是一条直线,热衷于划分阶段、寻找转折点——用他们的“任务进度条”,能读懂我们“厚积薄发”的玩法吗?🎮📚
💡这时,AI的发言像个冷静的「局外NPC」🤖,它说:别争谁更懂了!高级玩法,是共同开发一个叫【全球共学】的新副本🎮🌐。在这里,没有唯一的攻略,【东西方智慧】是互相加持的BUFF!✨
🎉所以,中国学大会哪是枯燥的学术会议,分明是一场超大型的「文明开放测试」🧪,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这次跨文明联机的玩家🎮👩💻👨💻!!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 #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 #WorldConferenceonChinaStudies
编辑: | 张一苇 |
责编: | 杨颖杰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