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至20日,聚焦民族志纪实影像重要类别的第四届华语音乐影像志展映双年展(CMEFF)荣耀回归上海,精彩呈现!本届盛会由上海音乐学院领衔主办,携手多家重量级机构共同打造,以“遗产·回响·生生”为主题,探索音乐与影像碰撞出的文化传承力量。
作为深度记录音乐文化的民族志纪实影像,本届双年展收到了创纪录的93部来自全球的参评作品,最终55部优秀音乐影像志入围展映。这些作品就像一幅幅流动的音乐文化画卷,生动捕捉当代音乐生活、传统器乐、古老民歌、地方曲艺戏曲,以及丰富多彩的节庆仪式和当代音乐社会生活。镜头跨越山川湖海,记录汉族、苗族、蒙古族、彝族、壮族、傣族、纳西族、裕固族、哈尼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等多个民族的音乐瞬间,展现中华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生生不息。
双年展特别邀请到六部极具学术与历史价值的特邀音乐影像志,大大提升了活动的深度与国际视野。由中国著名导演郑君里执导的《民族万岁》 作为开幕作品,带我们回到烽火岁月,重温中国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同胞支援抗战、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感人故事,这既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深情致敬,也深刻呼应了中国音乐影像志记录时代、传承历史的初心使命。
其他特邀作品如《弦浪:田进勤与弦控琴》《曼诺伊:钟声永续》《寻根---寻访100个非遗传承人》《罗盘经》《两位诗人与一条河》同样不容错过,每部都是音乐影像志领域的前沿力作。
本届双年展打破传统模式,以上海音乐学院为核心,联动上音附中、思南文学之家、上海电影博物馆等沪上文化地标,打造“街区式音乐影像地图”,观众可以漫步于这些充满故事的空间,沉浸在用镜头书写的音乐文化故事中。这种开放式、沉浸式的体验,真正实现了上海音乐学院“打开围墙,让音乐融入城市”的理念,让民族志纪实影像的学术成果生动地融入公众视野。
除展映外,双年展还同步举办国际音乐影像志研讨会、主题讲座、工作坊等活动。在思南文学之家举行的公共论坛,突破传统模式,打造“学术对谈+百年古乐演出+珍稀影像放映”的立体现场。重磅学者萧梅、姚卫平、黄凌飞等知名教授围绕“从蚕丝到电声——中国乐器改革的声音轨迹”和“听见云南——民族音乐的多声部记忆地图”两大话题展开精彩讨论,特邀上海音乐学院「乐龠组合」——一支由本科生、硕博研究生组成的江南丝竹古乐团,使用百年以上历史的老丝弦乐器,现场演绎《中花六板》《欢乐歌》等经典曲目,让沉睡的丝弦之音在当代空间共振。
此外,乔治城大学、哈佛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与国内专家围绕“城市声音景观”“非遗影像实践”等议题展开对话,而“从蚕丝到电声——中国乐器改革的声音轨迹”等论坛,更通过“学术对谈+古乐演出”的形式,让百年丝弦乐器在当代空间重现回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学术传统与影像实践路径的参与者将在同一座城市、同一周时间内展开深度交流。
编辑: | 章海燕 |
责编: | 李吟涛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