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如果能走得更远,对绝大多数人都有益。但,得先把话说明白了。
近日,同一趟高铁,一年半涨了40多元,G326乘客徐先生的经历引发热议。他表示,发现票价异常后,本想通过12306平台查询历史订单,却发现无法查询30天前的记录,最后,他通过报销记录截图才确认了原价。
针对这一情况,12306工作人员表示,部分高铁的公布票价确实有所提升,这是由于实行了市场化票价机制。同时,高铁动车组列车客票价格不在国家价格听证目录范围内,因此票价调整不需要举行价格听证,但在调整票价前,开展了深入研究,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征求了社会意见。
高铁作为“中国网红”令世界羡慕,但高昂的造价和运营成本同样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从法律层面看,高铁票价属于企业自主定价范畴,企业可根据市场供求、运营成本等因素灵活调整票价,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然而,乘客对价格的“痛感”也并非无理取闹,铁路企业虽然有权调整价格,但调价的过程不该如此“静悄悄”。很多网友都表示,“这个问卷似乎是没有发给我”,“请问是在哪个角落默默调查完了”?
高铁并非不能涨价,关键在于要向公众阐明涨价原因,详细说明影响价格的因素,并且在涨价前与消费者建立更公开、透明、充分的沟通机制。
不然,难免会让消费者觉得不被尊重,也有“割韭菜”之嫌,引发公众对垄断企业的不满。比如,能否在官网或者APP首页设置票价调整说明专区,或者像机票一样列出“价格日历”,让乘客提前规划行程,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质疑。
还有一点就是,若票价上涨了,服务却始终停留在原地,难免让人觉得“钱花得不值”。如果能解决又贵又难吃的高铁盒饭、静音车厢等等问题,高铁涨价也能更理直气壮一些不是。
编辑: | 秦扬轲 |
责编: | 赵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