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高峰的地铁站台,每个人都在与时间赛跑。当乘客掏出手机对准闸机,某地的地铁App却弹出“摇一摇”广告,轻微翻转就强制跳转,这样的“添堵”场景让不少市民吐槽。尽管地铁方在投诉后迅速下线广告,但这场风波仍叩问着公共服务App的商业化边界。
作为日承载超千万人次的交通枢纽,地铁App的核心价值本是效率与便捷。“摇一摇”广告却用高灵敏度触发设计,将通勤刚需场景变成广告流量池,平均延长5至8秒过闸时间。在每秒都承载通行压力的早晚高峰,这样的设计无异于设置“电子路障”,既违背公共服务初衷,更涉嫌违反工信部“不得用摇一摇诱导操作”的规定。
更值得警惕的是,客服“并非所有人都不喜欢广告”的辩解。这种说法将违规商业行为偷换为“众口难调”的偏好问题,忽视了公共服务的普惠属性。地铁App不是普通商业软件,其用户基数中既有熟悉操作的年轻人,也有对弹窗敏感的老年人,强制广告本质上是对部分群体的权益漠视。
从“投诉后火速整改”的行动来看,这家地铁并非没有优化能力,缺的是主动守护用户体验的意识。而香港地铁将商业推广归入独立板块,也证明公共服务与商业化并非不可调和。
公共服务App的智能化,终究要以民生需求为标尺。此次事件警示,任何商业探索都不能触碰“不干扰核心服务”的底线。唯有把乘客便利放在首位,才能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城市通勤,而非成为资本逐利的工具。
| 编辑: | 赵歆 |
| 视频编辑: | 黄涛 |
| 责编: | 杨臻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