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10月13日—15日在上海举行,这场盛会既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也是中外双向认知的窗口。而在10月13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中,主持人何婕与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范勇鹏两位教授,围绕国别研究意义、中国学“定魂”、区域国别研究破局等深层命题展开对话,为大会背后的核心议题提供了深刻思考。
节目中,范勇鹏教授指出,美国曾靠思想体系、意识形态及美元信用构建软实力,大幅降低霸权成本,即便如今硬实力支撑不足,仍因部分人对其体系的认同得以维持地位。但中国作为有深厚历史与道德体系的文明,不应追求短期策略,而需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长远方案,而非复制“颠覆政权、剥削资源”的模式。
张维为教授则聚焦西方“话语红利”,认为西方长期沉浸于“制度、种族、宗教优越”的幻觉,虽客观事实已变,但其话语影响在国内外仍存。关于中国学研究,两位嘉宾们一致认为:海外中国学在近代中国应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a时贡献显著,无论是友好研究还是战略分析,都为中国带来新视角。但中国学的研究主体终究应在中国,需补上“自我观察与认知”的角度。
范勇鹏教授特别强调,中国需借鉴他国经验,更要克服“傲慢”,西方因成功而傲慢、将自身模式绝对化的教训,正是中国要规避的。从商汤“苟日新,日日新”到周人“如履薄冰”,这种自省精神应成为中国构建自主知识体系、避免“中国中心主义”陷阱的支撑。
编辑: | 周雯飞 |
责编: | 张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