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即将拉开帷幕。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艺术节将推出各类演出和展览500多项,共计1200多场。众多名家名团再度齐聚申城,以高水准演出丰富上海的文化舞台。今年世界名团依旧带来许多“上海专属”,这些“独家定制”节目尤为引人瞩目。
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拥有200多年历史的俄罗斯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由国际顶级指挥家瓦莱里·捷杰耶夫执棒,连续五天呈献六场演出,完整演绎了马勒的九部交响曲。演出总时长近12小时,不仅成为本届艺术节的一大亮点,也成就了世界音乐史上的一次壮举。
钢琴家孔祥东感慨道:“演出全套马勒交响曲非常不容易,何况是由世界著名乐团和指挥大师呈献。在家门口就能欣赏,无需远渡重洋,实在难得。不仅是上海,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都在关注这场盛事。”
作为乐团中国之行的唯一一站,五天连演的“马勒交响曲全集”,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古典乐迷蜂拥而至。一位北京乐迷兴奋地表示:“能在上海欣赏到完整的马勒交响曲,我感到非常幸福。”
今年适逢马勒诞辰165周年,马勒的九部交响曲艺术张力极强,对乐团演奏水平要求极高。指挥家捷杰耶夫介绍:“我们带来了众多乐手,可以轮换出场。艺术节能够呈现如此宏大且高难度的项目,本身就传递出重要的态度。”
独一无二的演出,自然引发了抢票热潮,《马勒第八交响曲》开票即售罄。据统计,观众中45%来自外省市,更有来自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的乐迷专程前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副总裁杨佳露透露:“许多观众购买了全套马勒演出票后,还在剧场周边预订了4-5天的酒店住宿”。
本届艺术节的精彩和含金量远不止于此。10月1-6日,拥有超过350年历史的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以300多人的庞大阵容登陆上海大剧院,轮番上演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等三部作品。整组演出出票率高达98%,多场配套活动更是开票即“秒光”。一位江西南昌观众表示,自己购买了五场演出票,“在国内能看到原版制作的歌剧非常难得”。一位江苏无锡观众则分享:“以前专程去欧洲看他们的演出,这次能在上海欣赏,很多小伙伴都从外地赶来了。”
上海特有的年轻、专业的观众群体,和蓬勃的艺术市场,也让德方刮目相看。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总经理塞尔吉·多尼表示:“观众的反响让我非常震撼。我们一直希望吸引更年轻、更广泛的观众群体,而你们已经做到了,这很了不起。”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透露:“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方对未来继续来到中国、来到上海大剧院怀有极大期待,已经开始和我们洽谈2027年的合作项目。”
走过24个年头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始终坚持主动策划,鼓励首演首秀,打造“唯一一站”和“史无前例”的演出,不断推陈出新,塑造驻演品牌,成就了一个个现象级文化事件。
以内容为核心,上海国际艺术节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策划能力,同时链接全球优质演艺资源,使平台的含金量和号召力持续升级。让全球不同圈层的观众“因热爱,跨越山海,奔赴上海”。
本届艺术节55台主板演出中,境外项目占比近六成,在沪首演比例更是逼近九成。从演出规模和登台者的“段位”看,上海国际艺术节已跻身世界一流节展梯队。一些演出不仅在曲目、剧目的安排上使尽浑身解数,展现了最高的艺术标准,更是派出名家名团重量级阵容回应艺术爱好者们的期待。
高品质演出带来的人流集聚背后,更藏着艺术与城市的“双向奔赴”。艺术节的影响力也早已突破“艺术圈”。“文旅商体展”的深度联动,让艺术成为撬动消费与经济的“密钥”:剧场票房飘红的同时,周边酒店、餐饮订单随之增长,甚至不少游客专门为艺术节规划上海行程。
对于上海,艺术节不只是艺术的展示台,更是串联消费链、激活产业链的重要节点,拥有拉动经济、丰富城市功能的无穷潜力。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早已不只是一场节庆,它成了支撑城市文化发展、反哺硬实力与软实力的重要“支点”,而这座城市的艺术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篇章。
编辑: | 张蕴昆 |
责编: | 夏鑫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