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正式启幕,一个月期间将带来各类演出展览500多项,共计1200多场,各种名家名团将在上海的各大舞台上轮番登场,不少演出和项目更是艺术节的“独家定制”,“仅此一站”的独家舞台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艺术爱好者们为爱奔赴。上海为何成为了名家名团的“兵家必争之地”?
掌声,长时间的掌声。连续五天,拥有超过200年历史的俄罗斯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在国际顶级指挥家瓦莱里·捷杰耶夫的执棒下,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用六场演出,上演了完整的九部马勒交响曲,演出总时长近12小时,成就了世界音乐史上的一次壮举。
作为乐团中国之行的唯一一站,五天连演的“马勒交响曲全集”,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古典乐迷蜂拥而至。
“能在上海听完全套马勒,太幸福了!”一位北京乐迷感叹。钢琴家孔祥东也说:“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世界级演出,不用飞出国门,这不只是上海的骄傲,更是全亚洲的焦点。”
2023年的艺术节,捷杰耶夫就曾在上海,用四个晚上,呈现了长达16小时的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今年恰逢马勒诞辰165周年,艺术节在年初就找到了他,提出了这个史无前例的演出策划。马勒的九部交响曲,艺术张力十足,对乐团来说难度极大。
指挥家瓦莱里·捷杰耶夫表示:“我们为此带来了充足的乐手以便轮换。艺术节敢于呈现如此宏大且高难度的项目,这本身就传递出一种重要的态度。”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副总裁阮杰直言:“这真的是一个挑战,世上几乎没有指挥家能在五天之内演满七百分钟。但我们希望带给上海观众一些惊喜,艺术节总归要去做一些敢于进行艺术冒险的事情。”
这独一无二的演出,果然引发了抢票热潮,其中《马勒第八交响曲》开票即告罄,而且观众中,不仅有45%来自外省市,还有来自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多国乐迷,专程奔赴上海,开启“马勒周”。“我们发现,很多观众买了马勒全集后,直接在剧场周边订了四、五晚酒店,”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副总裁杨佳露分享道,“数据显示,近半数观众来自外地。这正是艺术节通过优质演出,将全国的人流吸引并带动起来的生动体现。”
而本届艺术节的含金量还不止如此。10月1日到6日,拥有超过350年历史的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以三百多人的重量级阵容登陆上海大剧院,六天轮番呈现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奥赛罗》音乐会版、巴伐利亚国家管弦乐团音乐会三部作品,让乐迷们直呼“过瘾”。“买了五场!在国内看到这种原版制作太难得了!”一位江西南昌的观众难掩激动。他的喜悦与许多外地观众相通,一位来自江苏无锡的乐迷分享道:“以前要去欧洲看,这次能在上海看,好多小伙伴都从外地赶来了!”
由于每场演出的顶尖阵容只有一组演员,为了保证演员休息,需要不同的歌剧作品交替上演。后台中德100多名工作人员每天都在“翻台”,挑战极限。像《漂泊的荷兰人》的置景,七个集装箱承载的道具,用70小时不间断搭建完成,最终三幕换景的最短时间仅需1分20秒。
“六天翻六次台,比在巴伐利亚现场的迁景都快了十秒钟,但中德合作无比默契,”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说,“他们已和我们谈2027年的项目了。”整组演出出票率高达98%,甚至连多场配套活动,也开票即“秒光”。上海特有的年轻、专业的观众群体,和蓬勃的艺术市场,让德方也刮目相看。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总经理塞尔吉·多尼说:“观众反响令我震撼。我们一直希望吸引更年轻的观众——而你们已经做到了。”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今年已经走入第24个年头,艺术节始终在加强主动策划,欢迎首演首秀,也策划着更多“唯一一站”和“史无前例”,不断推陈出新驻演品牌,打造出一个个现象级文化事件。
杨佳露表示:“如今,全球最好的名团名家愿意为上海的舞台进行‘独家定制’。他们从过去巡演的‘备选项’,变成了现在我们驻演的‘必选项’。这一字之差的背后,恰恰证明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全球文化领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正变得越来越强。”
链接全球优质演艺资源,坚持以内容为王,上海国际艺术节,每年都在不断精进自身的艺术策划能力,同时发挥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让独家定制、唯一一站的稀缺演艺内容,为上海国际艺术节增加含金量、影响力,自然也就会吸引来全球艺术爱好者们“因热爱,跨越山海,奔赴上海。”
编辑: | 张予洋 |
视频编辑: | 朱玲敏 |
摄像: | 张鹰 |
责编: | 李吟涛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