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仅一年时间,上海创智学院就拿出了一份耀眼的成绩单,多项全球首创成果落地生花。而这背后,是“破界式”选才带来的无限可能。
00后叶宇翔,是创智学院的24级博士生,去年浙大机械学本科毕业后,直博的小叶经过层层筛选,怀揣着自己的“机器人梦”,来到了创智学院的大家庭。
他说学这么多年机械如果只是去打造机器人的框架,机器人的骨骼,这并不能赋予机器人灵魂,他会更加专注于研究如何赋予机器人灵魂。
“让机器人有灵魂”,听起来天马行空的设想,却得到了导师的肯定。团队内有做机电、信息、物理、设计的同学,多学科交叉的“最强大脑”支撑这一创新快速落地。一楼展厅内,这个有着萌萌大眼睛的机器人“龙宝”就是团队基于设想落地的第一台原型机。
不仅学生群体充满 “极客” 特质,上海创智学院的导师们同样如此。全时导师印真说,他们的团队本身就带有初创企业的活力,大家凭借各自的专业所长紧密协作,既能碰撞出不同以往的思维火花,也能合力产出兼具创意与价值的成果。
创智学院采取联合培养模式,“一年四季”招生,学生的学籍保留在联培高校,实际的培养在上海创智学院进行。在这里,学生不受学分、学时的束缚,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导师,也可以结合研究方向提出将院外专家作为导师的需求,还可以根据研究进展和需求更换导师和课题。
学院鼓励创新、允许失败,“偏才、怪才、奇才、鬼才”也能在这里大展身手。学制3至5年,毕业后,学生将获得本校毕业证、学位证和创智学院的证书。
关于人才选拔,上海创智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丁晓东还强调,不能够拘泥于传统知识点的考试,而是要用创客大赛、训练营的方式来选拔人才。
比如5月夏令营面向全国本科三、四年级学生,录取后可回校申请推免直博;10月金秋营面向已保研至其他高校的学生,提供二次选拔机会;12月冬令营则独具特色,面向社会市场人才,如已获风投的大学生创业者、在大厂取得重要成果的技术专家等。
也正因为如此,创智学院和未来的行业翘楚们是惺惺相惜的,很多和叶宇翔一样的学生,正是看中这里无拘无束的自由创新氛围而爱上这里。
成立一年来,学院共举办5次招生营,3300多人报名,遴选800多人、覆盖45个专业,成为上海人工智能创新策源与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
编辑: | 张蕴昆 |
责编: | 周缇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