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清晨的阳光洒在新疆巴楚县色力布亚镇的棉田上,种植户努尔买买提·如孜早早起床,赶往合作社确认棉花采收的准备工作。

棉田里,大型采棉机匀速穿梭,所过之处,雪白的棉絮被迅速吸入机器,经过采收、压缩、打包等工序,变成一个个重约1吨的“金蛋”。努尔买买提站在田埂上,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去年亩产470到480公斤,今年提高了30多公斤,达到500多公斤!”努尔买买提告诉记者,这得益于当地政府组织的棉花培训,“学会了科学管理和播种技术,加上机械化水平提高,产量自然上去了。”

努尔买买提种植的2100亩棉田全部采用机械采收。据了解,每台采棉机日均作业面积超过200亩,效率远超人工采摘。机械化不仅节省了时间和人力,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丰收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也让努尔买买提有了新的规划。“明年我想自己买一台采棉机,”他盘算着,“自己采收更干净,采完还能出租给别人。预计两三年就能回本,后面出租还能净赚。”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越来越多的新疆棉农正通过科技赋能,在广袤的棉田里编织着属于自己的致富梦想。

上海援疆通过资金支持、产业合作等方式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不仅提升了喀什棉花附加值,还通过品牌化推动市场拓展。 新疆巴楚棉花产量和品质持续提升,为援疆产业提供了坚实基础。
| 编辑: | 马越 |
| 摄像: | 马越李常财艾尼 |
| 通讯员: | 热孜万古玛依努尔 |
| 责编: | 丁桃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