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电视大奖·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奖
2024年度参评作品推荐表
参评项目:电视-对外新闻
子项:对外新闻类“评论”
作品名称 | “WhyChina”第二季:元首外交里的大故事 ①About Xi Jinping's Hongqi sedan: Why Biden admires it so much? ②About Xi Jinping's gift picks: Why Macron cannot put this down on first touch? ③About Xi's loved flavor: Why Putin is taken to Baozi experience? | 语种 | 英语 | |||||||||
制作单位 | 上海广播电视台 | 播出单位及 频率/频道 | 上海广播电视台 ENEX欧洲电视联盟 | |||||||||
播出日期 | 2024年2月11日19时54分 2024年6月7日17时16分 2024年2月16日7时00分 | 播出时间 | 2024年2月11日19时54分 2024年6月7日17时16分 2024年2月16日7时00分 | |||||||||
播出栏目 | 初评单位 | 上海市广播电视局 | ||||||||||
作品时长 | 14分36秒 | 主创人员 | 集体(顾佳、高佳雯、张佳颖、白雪儿、金一鸣、 孙思奇、王仲) | |||||||||
作品链接和二维码 | 详见附页 | 发布端/账号/ 媒体名称 | 上海外语频道 ShanghaiEye网站(Youtube/X/Facebook) ENEX欧洲电视联盟 | |||||||||
传 播 数 据 | 新媒体传播平台网址 | 1 | ||||||||||
2 | ||||||||||||
3 | ||||||||||||
阅读量 | 70万 | 转发量 | 点赞数 | 1670 | ||||||||
收视率 | 收视人次 | |||||||||||
参评 作品 简介 | “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以元首外交引领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掀起热潮。每一次的元首外交,也都是习主席亲自讲述中国故事的场合。 2024年,上海文广国际传播中心王牌项目#WhyChina创新推出《WHY CHINA:元首外交里的大故事》,聚焦习主席外访中受到海外网友高热度讨论的细节,由“小切面”引出“大故事”——从引发热议的红旗车一窥中国工业发展故事;从马克龙收到的书香国礼讲述中法人文交流情谊;从普京亲手做中国包子呈现新中国粮食自给自足的丰收历程。 作品播出以来,反响热烈。至2024年末,通过ENEX欧洲电视联盟和“ShanghaiEye魔都眼”油管英文频道播发,海外浏览数近70万,观看时长约1700小时,获赞1670,评论362条。海外网友留言称(译文):“好精彩的故事!”“大国领袖造就大国外交!”“中国,地球上最伟大的国家,拥有全球最具智慧的文明”“中美相互竞争,并不意味着彼此是敌人”,充分体现该对外新闻打造友华知华舆论场的积极作用。 | |||||||||||
推荐 理由 | 党的二十大后,以元首外交引领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全球舆论场掀起热潮。利用自然热度,打造“头条工程”,也成为我中心制播对外新闻的主要抓手,该作品正是高质量电视生产和跨文化对外传播相结合的创新叙事。 《WHY CHINA:元首外交里的大故事》以元首外交为主线,巧妙着眼高访细节,及时响应海外社交端的热议,站位高、立意新、构思巧,有力填补当前同类作品空白。作品以小见大,向海外解码“你所不了解的中国”,让大国元首成为中国故事第一讲述者,亲自代言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整体结构精妙,文笔凝练,剪辑流畅,在中西文化和价值观中寻找共同“热词”,成功赢得海外受众共情,体现国际传播实效,实属对外新闻佳作。 | |||||||||||
参评及初评单位签字盖章 | 参评单位领导签字: 初评单位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请加盖单位公章) (请加盖单位公章) | |||||||||||
参评单位 联系人 | 张悦 | 电话 | 手机 | 13818266411 | ||||||||
电子邮箱 | zhangyue@smg.cn | |||||||||||
地 址 | 上海市威海路298号 | 邮编 | 200041 | |||||||||
注:此表由参评单位填写,节目文字稿另附。
WhyChina:元首外交里的大故事
—— 从国礼互赠解码中法关系新甲子
当地时间2024年5月6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法国巴黎爱丽舍宫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谈。习近平主席此次访法,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五年再次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又适逢中法建交60周年,意义非凡。会谈前,中法元首夫妇互赠礼品,有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有带着浓郁地方特色的美酒。不过,对于两位元首而言,此次互赠的书籍,更显弥足珍贵。
在法国人看来,习主席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铁粉”。习近平曾多次在国际会议的发言中引用雨果的名言。九年前,时任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访华,为习近平带来了一座雨果铜像。此次访法,习近平又获赠了一本1856年出版的雨果的《沉思集》。
早在近200年前的欧洲,在“西方中心论”兴起与“中国热”衰退的背景下,雨果仍对中国文化抱有难能可贵的尊重与欣赏。他作品中的经典意象“中国花瓶”一语双关,既表达了对美好艺术品破碎的惋惜,更抒发了对当时的中华文明蒙受战乱的同情。如今,在不同领域的合作中,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已成为中法关系的真实写照。
2019年对法国而言是悲伤的一年。一场大火几乎吞没了法国文化地标建筑巴黎圣母院,其木质屋架严重焚毁。无数巴黎人在塞纳河畔哭泣祈祷,中国民众亦纷纷对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的损毁表达惋惜与痛心。2024年,陕西省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专家前往巴黎,意在推动中法联合开展巴黎圣母院与秦始皇帝陵木质遗存和土遗址保护科学研究,借助双方在建筑修复里的丰富经验,保护这两座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其实,雨果的《沉思集》并非马克龙赠送习近平的第一本古籍。早在2019年,两人在尼斯夜谈时,马克龙曾送呈一本1688年出版的《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赠书时,马克龙提到“孔子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伏尔泰等人,为法国启蒙运动提供了启迪。”
400多年前,通过欧洲传教士带回的儒家典籍,在法国引发“中国热”。伏尔泰从中发掘出“自由”的价值,用中国的信仰自由反对欧洲当时天主教会的思想禁锢。
法国的革命思想也同样影响着中国。1997年5月,时任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访华,他向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赠送了一张1921年的工卡。这张工卡的主人是当时16岁的邓小平。他在留法勤工俭学时期,在施耐德钢铁厂做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留法期间接触进步思想,结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革命友人。许多近现代中国革命者都曾深入研究法国大革命,并在留法期间汲取当时的先进思想带回中国。
就在习近平此次出发前往法国之前,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上面搭载了法国的氡气探测仪,这是中法近三十年来的第二次航天合作。2023年4月,马克龙访华期间,中国向法国总统赠送了1.5克“嫦娥五号”探测器取回的月球样品。中法两国科研人员将共同研究这份来自月球的“土特产”,进一步探寻宇宙的奥秘。
2024年正值法国奥运年,互赠礼品中还包括了北京和巴黎的奥运火炬。此外,习近平更是亲自挑选了一份书单,其中包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高老头》等经典著作的中译本。
在法国,流传着一种说法:中国人是“东方的法国人”,法国人是“欧洲的中国人”。中法两国在历史上都是各自地区最具文化影响力的国家,两国文化之间有着天然的亲近性。中法互赠的这些国礼,正是两大文明互相尊重、惺惺相惜的生动反映。
| 编辑: | 张博忺 |
| 责编: | 姚乐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