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件离奇事刷爆网络。说是,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某项设备采购项目,预算300万元,但中标价格仅1000元。
天底下还有这么做生意的?当然,所有的不合理背后,必然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涉事医院采购的设备全名叫“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流水线”,它是一种高度集成的自动化医学检验系统,将生化分析、免疫检测与样本前处理等功能整合到一条流水线上,实现临床检验全流程的自动化操作,能满足医院每天数千甚至上万份样本的高通量检测需求。这样一套尽显医疗科技现代化、智能化的设备,区区一千块钱就能买进来,科学吗?
不科学,但常见。
事实上,这几年,这种设备低价中标的现象时有发生,价格甚至离谱到1元钱、1分钱!反常背后其实藏着“低价卖医疗设备,高价搭售耗材”的行业潜规则。
医院接受了近乎“免费”的设备,就必须要用该企业生产的试剂耗材。对此,国家也有法规明确禁止,但乱象为何屡禁不绝?招标为何能一路绿灯通过评审?难道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
此前,某省三甲医院CT设备1元中标事件,最终查实为围标洗钱的违法操作。中纪委数据也显示,2023年上半年医疗领域反腐立案1.2万件,其中设备采购成重灾区。当300万元预算能被压缩到1000元,埋下的是医疗质量与廉政风险的双重隐患。
最新消息是,这项采购已经被紧急叫停,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暂停采购是必要的止损,但不应成为最终答案。
公众需要的,不是一句“正在调查”,而是对制度漏洞的系统性修补。
编辑: | 秦扬轲 |
责编: | 赵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