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厂家生产的医用耗材,在网络上的售价竟然不到医院的十分之一,面对惊人的价差,究竟谁来给患者一个明确说法?
不久前,江苏盐城的黄先生发生交通事故腿部骨折,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做了手术,各种费用总计近8万元。术后,黄先生在网购平台发现,“同一个厂家,同一个型号,同一个订货编码,同一个名称,同一个规格”的耗材,不锈钢的骨牵引针,销售公司的价格是42元,医院是483元;针杆夹,销售公司的价格是168元,而医院竟然是2200元……
不查不知道,一查更迷糊。黄先生立即向相关部门进行了投诉。对此,院方的说法是,阳光采购平台上的价格由医保局统一定价,医院没有定价权,“医保局挂多少钱,我们就收多少钱”。
对于普通患者而言,数万元的医疗费用往往是一笔沉重的经济负担。发现如此巨大的价格差异,无疑让已经承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更加感受到不公平。
更令人关注的是,黄先生反映,在其投诉后,医院小程序上的手术耗材价格“出现变动,被调低”。这一“连锁反应”若属实,无疑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医院耗材价格“虚高”的疑虑。
如果按院方的说法,医院没有定价权,价格为何会出现变动?价差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存在采购过程中的不公正现象?这些疑问不仅关乎黄先生个人的权益,也关系到医保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公信力。
事实上,医疗耗材在不同地区和平台之间的价差问题已引起监管层面的重视。从2018年开始,我国开始推动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改革。带量采购确实挤掉了部分价格水分,但黄先生的遭遇表明,医疗价格透明化依然前路漫漫。恐怕仅凭医院一句简单的“渠道不对”,解释不了十几倍价差。那么,又该由谁来澄清事实呢?
| 编辑: | 秦扬轲 |
| 责编: | 赵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