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
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新闻坊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清理8小时,600桶垃圾!上海这套房被提级督办!

2025-07-05 21:57:38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李仕婧

昨天(7月4日)

小坊关注了宝山区大华二村

某栋居民楼

"囤积成癖"的周阿婆的案例


74岁的周阿婆退休前在银行工作,退休后也是衣食无忧,但或许是因为长期独居、性格内向和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她在家里囤了不少吃不掉的蔬菜、大米和日用品,久而久之,蟑螂泛滥成灾,邻居不堪其扰。


记者介入采访后,对该案例进行了长达近一年的跟踪。期间,周阿婆所在居委联合阿婆的亲弟弟周老伯,多次上门帮她清理"囤货",终于使周阿婆家的居住环境有所好转,邻居的投诉也渐渐平息。


但是,周阿婆囤积的习惯并未改变,她的弟弟和属地居委的王书记也都担心,如果失去了家人和社区的托举,今后周阿婆又该如何生活下去?


当亲人逐渐老去、清理屡屡回潮、社区无能为力。翻遍我们的"工具箱",还能找出什么样的应对之策呢?诉诸法律,用法律的强制力,能改变"囤积癖"老人的陋习吗,能为社区争得一片洁净之地吗?


同样在去年8月这个酷暑之夏

记者在关注周阿婆案例的同时

又接到了极端案例的投诉

↓↓↓

家在崇明的8旬老人赵阿婆,同样囤积成癖,把家里变成了"垃圾山",忍无可忍的邻居甚至把赵阿婆和她的家人告上了法庭。

结局如何呢?

继续来看记者观察


居民:以前还要臭,我帮你打开吧,里面你还没看到呢,我实在没办法了。

记者:这都是(湿)垃圾的味道

居民:哇塞全是垃圾堆

记者:那她怎么进去呢?

居民:爬进去



这间垃圾堆积如山的屋子

就是赵阿婆的家

邻居们说

这样的情况持续有3年


6楼邻居 陈阿姨:

她把外面人家馊掉的、不要的东西都捡回来,味道臭得你下去就要呕吐,有一种氧气呼吸不了的感觉。完全困扰了我们的邻居,我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都没有了,政府部门、居委领导都说无能为力,我现在是无路可走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4楼邻居 张先生:

捡来垃圾,放到楼梯口去暴晒,她说晒完了过后再弄来吃,臭得实在吃不消。去年冬天我买进来没发现,现在我家装修,因为臭气很厉害没有工人愿意来帮我做。


记者联系了属地居委,没想到居委干部也是一肚子委屈,他们给记者一个U盘,里面的工作视频显示,三年间居委干部上门劝说、调解、清理的动作已重复了上百次。


陈成 东海第三社区居委委员:

几乎每天都上门,我们爬到老太太家里,给她外面楼道乱堆的东西全部清理掉,那个蟑螂飞得是不堪入目,甚至飞到志愿者(衣服)里。


陆海成 东海第三社区居委干部:

请人(理)都请不到。垃圾桶没了,到别的小区再借过来。帮她被子理出来的时候,猫也出来了、老鼠也出来了,志愿者说这下猫和老鼠都能共舞了。


居委付诸的努力,依然没能打破老人囤积垃圾的执着,一次次清理,一次次返潮。


陈成 东海第三社区居委委员:

她就爬到垃圾堆里捡,我们就一直去拉她,候着等着她,恨不得把那个垃圾桶门都关住,我们这边不是有人口协管员吗?那个衣服和警察的衣服差不多,让他上门和老太太说你不要拾了,(骗她)你拾了你这个退休金都拿不到啦,她不相信,她还是拾。


6楼邻居陈阿姨:

你要扔她东西的话,她就是作死作活,我要死啦,你们丢我东西或者怎么样。


2024年9月,暑热尚未褪去

记者在回访中终于见到了赵阿婆

这次相遇中

老人爱捡垃圾的原因

似乎有了可循的轨迹


当事人 赵阿婆:

我小时候苦的,大的要照顾、小的也要照顾,我跑不动了,当时都靠亲戚朋友帮忙活下来的,挨家挨户讨钱、借东西活下去的,救济粮也吃过。


在这次回访中,记者也见到了老人的养女龚阿姨,她说母亲之所以爱捡拾垃圾、囤积物品,除了小时候家里穷、物质匮乏之外,也因为一直务农的她,失去自留地后闲不住。

龚阿姨 赵阿婆养女:

小区回搬过来,现在好了,年纪大了,田也没有了不干活了,整天闲就是往外跑。

陈成 东海第三社区居委委员:

她女儿(养女)也怀疑她是不是有阿尔兹海默病,我们也让她去医院看一下,老人不配合,说难听点就像一个"老小孩"和你耍赖皮,去了她就躺在地上不让动。


眼看着属地居委无能为力,在记者介入采访后,这个案例被提级处理,由上级陈家镇党委王副书记亲自督办,不仅集结了更多部门,还拿起了法律的武器,倒逼家属重视起来。


王璠 崇明区陈家镇党委副书记:

其实不是光《民法典》了,《民法典》里面都是蛮宏观的,我们还找到国家对民事侵权行为的司法解释,开会的时候我拿出来给家属看的。


说动家属后,去年10月,属地陈家镇整合了镇司法所、驻村法官、社区、环卫等各方力量,整治当天,调集了1台垃圾压缩车,所有工作人员脱产作业,足足清理了8小时,600桶垃圾。


整整8个钟头,600桶垃圾!属地镇党委副书记亲自督办,才集结了这么多力量,总算把赵阿婆囤积了三年的垃圾清理干净,但执行的成本也太高了。


经过声势浩大的清理过后

效果怎么样呢?能一劳永逸吗?

去年11月

记者杀了个回马枪

第三次去到崇明陈家镇


时隔四个月,记者再次来到这个楼栋,明显异味已全部消除,周边邻居反映楼道也整洁了不少,大家都非常高兴。


6楼居民 陈阿姨:

现在好很多了,前两天我朋友来我家说,是不是走错楼道啦?

小区居民:

三天两头家里人就来弄了,看到女儿来弄了。

老人养女 龚阿姨:

平时不说多,一次肯定是有的,现在是升级到天天在弄了,说不好嘛只能(帮她)清理。


清理的效果立竿见影

但赵阿婆捡拾垃圾的陋习

却依然未改

好景不长,今年6月

经历了太多次失望的邻居

还是将赵阿婆和她的孙子

告上了法庭


记者:

上次我们到崇明的时候看过,她房间里的垃圾都清掉了,为什么还要打这个官司呢?

6楼邻居 陈阿姨:

本来想撤诉,但是后来感觉这个味道还有,开庭前十几天,我打开门一股臭味又出来了。


法律界人士表示,目前,我国对囤积行为的适用法条,主要参照《民法典》当中的相邻权纠纷条款。然而,即便胜诉,判决周期长、执行成本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而一旦回潮,居民只能再次起诉,又将陷入相同的困境。


陈欣皓 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执行如果被申请人,也就是居民这边不配合的话,法院还是要安排大量人手来强制执行,进入到居民的房间里去做清理的动作,整个对于法律的执行压力和难度也是很高的。并且这也只是一个治标的方式,不治本,因为执行完毕后相当于这个案件就履行完毕了,那履行完毕后如果这位居民持续之前的行为,可能又要通过再次起诉的方式去解决。


而老年问题专家指出,引发囤积行为的原因有很多,既可能是老人存在心理异常或者认知障碍,也不能排除受到年轻时的特殊经历影响,甚至"囤积癖"还可能会遗传。


刘晴暄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上海市老年学学会副秘书长:

第一,研究发现,如果家族中老人患有囤积障碍的,子女可能是有风险的;第二,社会环境对他是有影响的,比如说现在有些老人,在年轻的时候物质匮乏,物质相对被剥夺等经历,到了一定的年龄可能会产生对某些物品的依赖,舍不得丢掉;第三,认知方面也会有影响,比如阿尔兹海默症早期的老人,他从认知上已经无法区分这个东西是否有用,能不能丢弃;另外也有心理因素,比如他对某些物品建立起的依恋,这种依恋成为不能舍弃的依恋时,就会产生出一些这样的囤积问题。


老人是陋习难改,家人和社区无能为力,可即便是提级督办,甚至最终诉诸法律,执行的成本高不说,最终能不能治标又治本,彻底还楼道和社区一片洁净之地,往往还是在"囤积癖"老人的一念之间。


专家也说了,引发老人囤积行为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可能是遗传和习惯,也有可能是认知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对于不同的"囤积癖"老人,不可能适用同一种"工具"来破解困局。


那么对于不同的情况

有没有更对症下药的方法和途径呢?

我们的邻国日本

很早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他们又是如何面对这道难题

他山之石能否攻玉呢?

明天小坊将继续

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你的小区有类似的老人吗?

坊友们对此怎么看?

有没有好的建议?

欢迎评论区聊一聊~


如果你有“急难愁盼”

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新闻坊》“同心服务平台”

↓↓↓


两种途径呼叫

同心服务坊记团

①长按识别或扫描

海报↓左上角二维码

即可下载看看新闻APP

进入报料专区

②长按识别或扫描

海报↓下方二维码

《新闻坊》“同心服务平台”

求助、咨询、意见、建议

同样一键直达


编辑: 盛莉
责编: 朱静文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囤积癖垃圾成山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0:38
上海阿婆年轻时光鲜,老了却让家人颜面扫地!为何
新闻坊2天前
00:07
泰国总理佩通坦被停职 中国外交部回应
蓝厅之声2025/07/01
01:10
上海飞东京一航班从万米高空急降 氧气罩掉落
看呀STV2025/07/01
00:45
上海创下6月高温日天数之最 将冲击40℃!
时讯2025/06/30
00:29
超长“打工”153天 今天是在大银幕见吒儿最后机会
时讯2025/06/30
00:34
上海下周或冲击40℃ 医生:室内也有中暑风险
时讯2025/06/28
00:08
韩国前总统尹锡悦抵达特检组 首度出面接受调查
时讯2025/06/28
00:10
韩国前第一夫人金建希住院11天后坐轮椅出院
时讯2025/06/27
02:03
一条视频讲清楚 带充电宝坐飞机机场怎么查
看呀STV2025/06/27
01:36
小区物业费要连涨三年?居民吵到拍台子
看呀STV2025/06/26
00:23
排泄物满出来老人拒绝疏通马桶 邻居天天闻屎臭
时讯2025/06/26
00:47
沪一老人拒绝通马桶,整栋楼闻屎臭!邻居崩溃...
新闻坊2025/06/26
00:31
女生高考288分全家欢呼 家长:她考得最好一次
时讯2025/06/25
00:20
官方回应了!退休金无需缴个税!
时讯2025/06/25
上海业主惠民工程一到手就违建!多部门束手无策
新闻坊2025/06/04
00:23
3600万豪宅堆满垃圾! 记者实地探访细节曝光
时讯2025/05/31
01:34
豪宅变垃圾场!独居老人疯狂囤垃圾 邻居臭到窒息
时讯2025/05/31
沪一小区集中供暖供冷 “天价”账单却吓退居民
新闻坊2025/05/20
独家进展!睡楼道的老人已被送回老家了!
新闻坊2025/05/17
01:57
看病可以不带病历本了 上海试点“居民健康画像”
时讯2025/05/06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